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最近又出了一本书:《郭论》。
郭德纲的第一本书,原名《人在江湖》,经编辑百般劝说,易名为《过得刚好》。
郭德纲是江湖中人,身上有江湖气。对此,他并不讳言。
他说,所谓江湖气,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忠孝礼智信,天地君亲师,都包含在内。
成就郭德纲的,是江湖河海;塑造郭德纲的,是忠孝仁义。
他的成功心得,失意往事,读书体会,人生感悟,都在这两本书中。
说相声是为了吃饭
人活一世,什么最重要?吃饭。
筷子是吃饭的工具。
筷头为圆,象征天,筷尾为方,象征地,所谓天圆地方。在八卦里,筷头是乾卦,乾即为天,用筷子夹饭,往嘴里送,就是民以食为天。
在中国人朴素的价值观里,吃饭是头等大事,因它关乎生存,而幸福就是:让自己吃得更好。
郭德纲来北京,为了吃饭。
刚到京城,老郭住在青塔,位置很偏。屋里只有一张床,一把椅子,一个马扎。那时,郭德纲搞创作,就是拿一马扎,坐在床边,埋头苦写。
郭德纲因囊中羞涩,辗转过很多地方,如海淀、通州、大兴,哪里便宜就去哪里。
有段时间,郭德纲住在通县北杨洼,交不起房租,房东堵在门口,咣咣砸门,连踢带骂。老郭躲在屋里,大气不敢出一声。
为了省钱,郭德纲自制食谱。到市场买捆大葱,再买几包挂面,回到居住地,用锅烧水煮面,煮到烂为止,成了一锅糊糊,再往里搁点大酱,就算做好了。
每天到了饭点,就把这锅糊糊热一下,拿葱就着吃。别看伙食一般,郭德纲还挺乐呵,说自己吃得很营养,既有维生素——大葱,也有碳水化合物——面条。
蒲黄榆附近,有个小评剧团,能坐四五十人。郭德纲去表演,说好每月开一千块钱,谁料,唱了俩月,一分钱没给。
郭德纲那时住大兴,每天上下班,骑个破自行车,车胎破了眼,舍不得花钱补,来回一趟,得打三次气。后来,自行车报废,改坐公共汽车。
有一回,散了夜戏,公交车没有了,郭德纲只好走着回家。
走到西红门大桥,大卡车一辆接一辆,穿梭而过。郭德纲沿着不到一尺宽的马路牙子,扶着栏杆,借着车灯的光亮,一步一步往前挪。
午夜时分,郭德纲立于桥上,四下无人,抬头仰望,几颗星子,一轮残月。想到过往艰辛,前途未卜,鼻子一酸,眼泪簌簌而下。
郭德纲边哭边背《孟子》,给自己打气,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北漂多年,郭德纲从没哭过,这是仅有一次。
他对自己说,郭德纲,你记住了,今天的一切,是你永远的资本,你必须成功。
(如今的郭德纲早已名利双收,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搞笑的段子,我们整理了一份,文末可以看到。)
一个偶然机会,郭德纲路过南城某茶馆,瞅见一帮孩子在里面说相声,心想,我不就是奔这个来的嘛,于是,再也挪不动步了。
自此,郭德纲成为茶馆常客,时不时也说上一段。茶馆墙上贴了张纸,听相声听评书,两块钱一位。郭德纲把相声带回剧场,跟他早年这段经历不无关系。
刚开办剧场时,郭德纲立下规矩,就算只来一位观众,也得照说不误。
有一天,两三百人的剧场,真的只来了一位观众。老先生邢文昭,刘宝瑞的亲传弟子,就站在那里,说一个单口相声,台上一人,台下一人。
说了半截,观众手机响了,老先生停下来,看着他不说话。观众也觉得不好意思,接听后,说了两句,匆匆挂掉,继续听相声。
到郭德纲上场,他指着观众说,你得好好听相声,上厕所必须打招呼,今天动起手来,你可跑不了,我后台人比你多。
观众听了,哈哈大笑。郭德纲也笑,笑出了眼泪。
还有一次,广德楼演出,寒冬腊月,大雪纷飞。下午场散了,只卖出十几张票,郭德纲点了点票钱,又从自己口袋摸出二百添上,给大伙儿买盒饭。
吃完盒饭,大家顶风冒雪,站在门口,拿着竹竿,一通呱唧,听相声了,听相声了。一旦有人进来,就直奔后台,穿上大褂,立马开说。
郭德纲愿意干这个,所以不觉得苦,但他需要同气相求的伙伴,跟他一起干。
吃饭时,五根手指拿两根筷子,必须互相扶持,才能吃到嘴里。为人处世也是如此,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人若没有辅助,是成不了事的。
自1995年郭德纲在茶馆说相声,到如今德云社的大红大紫,这个过程中,有人来了两天就走了,有人因为不赚钱中途退出,也有人坚持了下来。
郭德纲说,当初我不知道今天会这么火爆,也没有想过坚持下来会怎么样,就是一条道走到黑,小车不倒只管推。
如今的郭德纲,早就过了大葱就挂面的时代,无论想吃点啥,都能从心所欲。
上海商演时,万人馆门票当天售罄,主办方安排了螃蟹宴,有小笼包和蟹粉,味道都十分鲜美。最后上了一道汤圆,郭德纲以为是黑芝麻或豆沙的,结果咬开才发现,竟然是螃蟹馅的。
郭德纲吃饭有一毛病,甭管吃什么山珍海味,饭桌上必须有两小碟咸菜。他这个癖好,跟他的评书师父金文声同出一辙。
除了爱吃咸菜,郭德纲还喜欢腌制咸菜。只要有闲工夫,他就往菜市场跑,买各种萝卜和榨菜头,回来一通暴腌,啥时候馋了,随取随吃。
《菜根谭》里说,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从穷困中摸爬滚打出来的郭德纲,想必明白这个道理。
传统的门徒
郭德纲骨子里有刚烈的一面。
他说:富贵长生,天做主由不得我;钢骨正气,我做主由不得天。
在《郭论》里,他写杜十娘,写民国张氏姐妹,这几个人,都是有名的烈女。
刚烈来自传统文化的浸淫。
郭德纲说,虽然外界有些人把我传得跟土匪似的,但其实我是个读书人,是个文人。
只要一闲下来,郭德纲就往书房钻,他最爱古典文学,二十四史,四大名著,民间笔记,都有涉猎。他读书不为装饰,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头脑,了解人生是怎么回事。
郭德纲说,我儿郭麒麟为说相声,初三就退了学,但你要知道,我家的书房比剧场还大,你说得出来的书,我能立刻从书房拿出来给你看。可以没文凭,不可以没文化,可以不上学,不可以不读书。
有段时间,郭德纲给儿子布置了功课,读《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他对儿子说,你读完这些,我给不了你文凭,但这些道理,你会终生受用。
(说到读书,文末有一个郭德纲的经典相声《我要读书》,全程笑点。)
在传统文化中,有个很重要的概念:道。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遵循着道,无有例外。它不生不灭,无始无终,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亘古不变。
《庄子》里有则寓言,东郭子向庄子请教,道存在于何地?庄子说,无所不在。
东郭子让他说具体点,庄子说了四个地方:蝼蚁,草芥,砖瓦,屎溺。一个比一个不堪。
庄子这么说,不是他重口味,而是为了说明道无所不在,即便是最低贱的事物里,都有道的存在。
在传统文化里,对道的追求,关乎生命之尊严,存在之意义,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相声就是郭德纲的道。
直到现在,郭德纲不会喝酒,不会抽烟,不会打牌,不会跳舞,也懒得应酬。他台上说相声,台下琢磨相声。
郭德纲说,有人拿相声当个手艺,养家糊口,跟剃头、修脚一样,有人拿相声当玩具,玩一会儿就搁下,可玩可不玩,但对我来说,这就是我的命。
在郭德纲这里,说传统相声,除了是为稻粱谋,更有一种弘道的信念。
市场时代,AI世纪,郭德纲和他的相声,借助最新潮媒体,最前沿科技,拍电影,上综艺,当主持,忙得不亦乐乎,不敢有片刻疏忽。因为他明白,文死为忠,武死为烈,女死为贞,而今,说相声的死,因为卖不出票。
尊师重道。排在“重道”前面的,是“尊师”。
2007年6月23日,郭德纲去安徽录综艺,突然接到电话,得知恩师侯耀文去世。挂掉电话后,郭德纲泪如倾盆,立即拨电话给德云社,安排吊丧事宜。
6月24日一早,郭德纲跟于谦搭头班机,回到了北京。车行驶在高速路上,于谦泪流不止,哽咽地说,老头太狠了……
侯耀文刚五十九岁,7月17日的生日,郭德纲早就订好了饭店,准备给师父庆贺六十大寿,奈何天意弄人,走得忒早。
郭德纲和于谦,哭了一路,一直哭到玫瑰园,下车后,师兄弟们围了上来,顾不得寒暄,扑进灵堂,大放悲声。
在八宝山送完侯耀文,回程路上,郭德纲难掩悲痛,弟子孔云龙再三安慰。郭德纲叹道,师徒如父子,怎能不痛,有一天我死了,你们能这么哭我一回,我也就值了。
郭德纲话还没说完,孔云龙已泪流满面。
江湖儿女,拿得起放得下
《过得刚好》里的郭德纲,怼同行讽大众,像个怒目金刚;《郭论》里的郭德纲,谈历史品文化,更加低眉善目。
比如,郭德纲对书名里的“论”字,做了不止一次解释。他说,郭论的论字,实在是不敢当,我就是想一出学一出,也不敢自称跟各位切磋,顶多就是一个汇报。
其实这不矛盾,耿介和谦恭,是传统文化的一体两面。
用郭德纲的话说,江湖子弟,拿得起来放得下。放不下,也得放。活一百岁的没几个人,开心就笑,不开心待会儿再笑。人生在世就是让人笑笑,偶尔也笑话笑话别人。
前几年,提起社会上关于他的一些流言蜚语,郭德纲还显得愤愤不平,如今,他把这些轶事,编成了段子,写进书里。
郭德纲看似轻描淡写的调侃,来自他过往的复杂经历和读过的经典书籍。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要读多少书,才能像苏轼说的那样,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张文顺曾对郭德纲说,一辈子没个仇人,活不下来。一个人不受点委屈,不被人冤枉,不被人误会,这一生不完美。
四十五岁的郭德纲,对于这句话,大概有了更深的体会。
如郭德纲自己所说,相声圈名利心挺重,但真成角儿极难!
三分能耐,六分运气,一分贵人扶持。
正所谓时也,运也,命也!
作者:雁北 ,一个性格温和的90后,懂生活更懂你。吃过生活的苦,受过无知的伤,依旧相信生活的美好,让分享变得更快乐。来源:情感订阅号(caogen689),喜欢记得关注我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