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明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对于东方美学的研究也长盛不息。关于审美的培养,需循序渐进,贴近生活,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在传统文化登峰造极的宋代流行“四事”——焚香、点茶、插花、挂画,即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来品味日常生活,既陶冶情操,又提升审美。无论是文人士大夫,还是市井普通人,人们对生活品位都有着自己孜孜不倦的追求。
如今,在生活中能与美共舞,亦是一件美事。
记得2015年时,“石渠宝笈特展”作为故宫博物院院庆重量级展览,展出了一系列国宝,其中就包含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当时我的工作恰与宋代文化研究有关,为一睹国宝之真容,我趁假期打“飞的”赴京。早上天还没亮,我就在故宫门前排队等待入馆。虽说每个人的观赏时间有限,但当人们看到这幅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细致生动再现北宋汴京升平时期的繁荣景象的市井风俗画时,有的只是震撼和感动,仿佛已穿越其中,在那琳琅满目的各式商铺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甚至还能看到给人剃胡子的小摊,给人送外卖的店小二,真的让人惊叹不已。在现场,我甚至还充当解说员,与游客分享画作细节。
这段经历令我终生难忘。与真迹对话的过程,在历史人文方面的收获,远比书本上来得深刻。
美感的培育,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首先要做到深切地热爱生活,并从中获得体悟。日常生活并不缺乏美,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自然之神秘,造化之神奇,那些蕴藏在生活中的细小平常事物,都是平淡日常中动人的美好;其次,审美经验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游历等来积累。你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都塑造了你。看日升月落,你可以如曹孟德那样发出赞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看天空晴朗,你可以如王羲之一样直抒胸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再次,审美经验的培养不可忽视对艺术品的欣赏。如果你居住的地方有博物馆和画廊,那就太幸福了,多去逛逛吧,去欣赏线条与色彩的搭配、具象与抽象的碰撞、人文与历史的交织,恰似品尝一场美的盛宴。
辛丑牛年春节将至,在这短暂放松的假期里,让我们为“美”行动起来。或陪伴家人走进博物馆、美术馆,或观看《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影视作品,或阅读如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朱光潜的《谈美》等美学著作,你一定会在审美的道路上,惊叹美的发现,感悟美的魅力,陶冶美的情操,享受美的生活。
——转自《广州日报》(2021年2月4日A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