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同事小苏最近特别烦恼。上一周,女儿萱萱把幼儿园一个小朋友的水杯给故意摔坏了。周末,女儿要买玩具,她没答应,结果竟然把自己的手机摔地上了。她不明白女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过激行为,她也不知道女儿还会不会再有类似的行为。
02
萱萱的行为在大人看来是破坏行为,但在她自己看来可能是很正常的行为。心理学认为这是正常的行为,意味着孩子因为好奇,用这样的方式探索未知的世界。
心理学认为,孩子的破坏行为有很深的心理因素,家长应该仔细分析。
1.好心办坏事
孩子有时候可能是想帮助父母,结果却帮了倒忙,帮忙的行为反而变成了破坏行为。
比如,妈妈在洗衣服,孩子想帮忙,结果把洗衣粉撒的到处都是,地上到处是水,最后妈妈还要打扫收拾。
妈妈包饺子,孩子也要包饺子。但是却把面粉撒了,把包好的饺子弄坏了,还把自己的衣服弄脏了。
这些行为都成了家长眼中的破坏行为。
2.报复、嫉妒或者泄愤的心理
小孩子会因为报复心理产生破坏的行为。比如,小苏没有给女儿买玩具,孩子很生气,就摔了妈妈的手机。这就是报复心理在作怪。
萱萱为什么要摔坏别的小朋友的水杯呢?原来老师表扬了别人没有表扬自己,她就把那个受到表扬的孩子的水杯给摔坏了。这就是因为嫉妒而产生了破坏行为。
有的孩子由于被家长溺爱娇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一旦孩子的要求没有被满足,他就可能以摔东西、拆玩具等方式来裹挟父母。孩子以这样的破坏行为发泄心中的愤怒。
3.模仿
心理学研究发现,3-5岁的孩子最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模仿朝夕相处的父母。比如,女孩子看到妈妈化妆,就会趁妈妈不在时去化妆,给自己涂口红,画眼影等等,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花脸猫,还乐在其中。
03
对于孩子的破坏行为,家长往往不能容忍。尤其,是孩子把贵重物品弄坏时,更会是大发雷霆,责骂孩子,甚至变相体罚,或者是打孩子。这些做法往往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了解了孩子破坏行为的原因后,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的破坏行为。
1.肯定鼓励孩子
孩子好心办了坏事,帮了倒忙,是由于经验不足或者能力有限,其动机是很好的。当孩子帮倒忙的因为变成了破坏行为时,家长首先要体谅孩子的用心,不要去呵斥,而是要肯定孩子的做法。接着,家长要指导孩子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就算是做不好,也要多肯定多鼓励,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2.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
如果孩子是因为报复、嫉妒或者泄愤不良情绪产生了破坏行为时,父母首先要帮助孩子疏导不良情绪,帮助孩子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
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别人的进步,要懂得欣赏别人。当别人受到表扬,获得荣誉时,应该祝福他。自己要通过努力去获得别人的赞美,而不是通过破坏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嫉妒。要懂得体谅父母,体谅他人。即使别人做了错事,也要学会宽容,学会做一个有度量的人。
3.告诉孩子不要随便模仿
如果孩子喜欢模仿家长,那么告诉孩子可以模仿的行为,比如:模仿刷牙、洗脸、洗手帕、洗袜子、摆放碗筷等等。也要告诉孩子不能模仿的行为,比如:用刀子切东西,使用电器,刮脸,化妆等等。告诉孩子不能模仿的原因,让他们明白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模仿的。
总之,家长要仔细分析孩子产生破坏行为的原因。在此基础,给予正确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