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这是庄子讲的一个故事,短小精悍。每次默念这句话,画面的细节好像就丰富起来:这个朱先生将自己家里的所有东西都卖了,要知道,他还是千金之家啊,富到流油!之后,朱先生用主题学习的方式围绕屠龙之技学习,和高手支离益用三年的时间刻意练习获得了屠龙的表征,结果要兑换价值的时候,却发现找不到龙。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我不知道朱先生后来怎么样了,看庄子的口气,不太好的结果是比较高概率的吧。
一定是哪里做错了,学习方法都是对的,很符合永澄老师最近谈的目标导向、构架导向、表征导向学习法啊,但是找不到龙这件事情就很麻烦。
你看,屠龙之技是有价值的啊,只不过,好像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市场价值而只有价值,只能取悦自己但是却不能到市场去兑换。不知道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是否内耗,如果不内耗那就不见得有问题,但是,如果你因为空有一身武艺但是却无法使用而内耗不已,那只能说明:你肯定有件事做错了!
2
学习就是这样的一件事,你要问问自己:到底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向社会、组织、他人贡献价值呢?
如果你只是为了自己,那你学什么都是可以的,商业大神可以养猪、水稻能手可以学考古、小学老师可以学外交、操盘手可以学织毛衣,只要自己开心就好了。毕竟,人生就这么几年,为啥不开开心心地过呢?
如果你是为了把市场价值拿来变现,那你要考虑学习的标的物了,你学的东西至少是要有需求的才行。学习之前问问自己,学到的这个东西有什么用?虽然直接谈用处比较功利,但是至少可以保证学习之后是有市场价值的,这样,他人会因为你的贡献而受益。
那么,是不是必须在“让自己满意”和“让他人满意”中选择一个呢?
当然不是啦!因为自己的使用价值就是价值的一部分啊,这两者明明可以组合在一起考虑,选择自己满意、他人也满意的方向去学习就好了啊!你看看,完全可以像我一样啊:
- 喜欢把事情搞的排排坐、有秩序,那就做成流程,让别人也能提高效率;
- 喜欢去尝试新的东西,那就把自己的体验给同好的伙伴,让他们少走弯路;
- 喜欢研究事物的本质规律,那就帮助其他人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 喜欢给自己设置挑战,那就将其变成目标管理系统,还可以创业。
没有冲突啊。有趣是一种能力,你把生活过得苦逼,找不到乐趣,是自己的能力缺乏训练,而不要怪这个世界难为你,只能二选一。
3
怎么样,看到这里是不是频频点头了?木有用的,有认知没有表征也不见得会用啊,价值这个词这么大、这么空、这么虚,平时怎么判断价值的点点滴滴啊?总是要有些方法才行。
那就来看我在知识管理上的必杀技:输出导向型的知识管理系统,并且我必杀的表层层次非常深刻,我不仅仅说输出导向型,更重要的是4层次价值输出导向的知识管理系统。你只要在这4个层次上输出,我就可以确保你的学习是有市场价值的,确保你不至于学了半天,学走了屠龙之技。
这四个层次分别是:作品、文章、库、卡片。我们从最贴近市场价值的部分来说吧:
作品层次。这个层次的输出通常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产品或者服务体系,比如说做一个综合站点(类似于我领读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网站、类似于我的博客、类似于这个公众号)、一个课程体系(比如我的收费课:做自己的CEO、向组织揩油等)、一次跟踪3个月的教练服务、一本书、一场谋划长远的操盘、一个App、自己养的孩子。我觉得大约可以这样判断,你看着你投入心血而成的人事物,然后心中涌出一阵声音:“这是我人生最好的作品啦!”那个东西,你就可以将其称为作品。它需要投入很多时间、需要一个甚至更多人的投入、需要大量认知的投入,同时,它在市场上可以换得价值回报。
文章层次。上个层次略有点难,我们来看文章层,这个层次并不见得都是文章,只不过我作为一个搞知识工作的人,搞文章比较多,就用这个名字来代替。这个层次其实是思维上对你所产生的成果进行分层的方式,不是真的搞个架子,上面写着123层,然后把所有内容都打印出来放上去。如果你理解了作品层,那么文章层就会更容易理解,文章层的内容经过有机组合,可以形成作品,或者说文章层是作品层的原材料。这个层次的内容产生起来就比较容易了,比如说你写的文章、做的脑图、形成的流程框架系统、一个代码块、一次远程协同、运营环节的组织、一个PPT的制作、一次咨询报告的写作、一本书的刻意练习等……这个层次的内容,需要投入的时间适中、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可以完成、投入的认知量级中等,通常可以用来分享和交流,价值回报的可能略低。
库层次。同样的道理,这个库呢,是用来分类积累的,积累好的资料就可以经过组合形成文章层次的成果。我有很多库,通过一个系统化的结构给组织在一起了,这里只是罗列给你,常见的有:清单库、流程库、系统库、原则库、信念库、经验库、工具库、人脉库、问题库、灵感库、技能库、模型库、规律库……这些库其实就是一种分类,里面存储着最小的模块——卡片。
卡片层次。在上一篇中,我就谈到了认知科学中提到过学习的最小组成:组块,而卡片就是用来承载组块的。卡片层次其实就是素材层次,只是用卡片这种工具来进行积累,它非常简单,只要把你大脑的内容写出来(手写或者打字),就可以形成卡片了。卡片层次需要投入的时间很少,每天都能生成3张以上,只需要一个人来做就好了,不需要投入多少认知,同时,卡片也没有任何分享的价值,都是素材,自己留着就好了。
好了,我们来串联看一下,整个逻辑是:
- 你拥有自己的写卡片的习惯,只要脑海中有了想法,就用卡片的方式记录和整理下来。
- 每天晚上回家反思当日情况的时候,把这些卡片一次归档整理到库中去。
- 某一天忽然有了一个灵感,将不同库的卡片拿出来进行整理,就可以形成一个成果(属于文章层)。
- 积累了很多文章层,再加组合,就形成了作品了,知识变成财富啦!
这就是我的套路,文章中就不贴图了,前面的文里面反复出现多次了。这是一个逻辑层次,不是说只有写文章、写书的人才可以用,稍微举一反三,就可以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去。
4
这就是输出导向型知识管理系统的关键!学习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输入,而是为了输出,懂了这个底层逻辑之后你就能想明白很多事情:
为什么我每天写简书都不能成为彭小六呢?因为,你的卡片积累的太少啦,大家都写简书,小六的简书是文章甚至是半作品,你的是卡片,并且一张卡片里面都是情绪,那能一样么?(这就是我说的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的区别)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判断自己到底要做什么,简书是可以每天写,但是要明白自己到底要写出什么成果才最重要。
如果我懒得积累卡片层次的素材怎么办啊?嗯,那请把这个页面关了就好了,这样更节省时间。有一种东西叫做:时间的朋友,也就是说这个东西就没有捷径可以走,只有时间的累积才能见效,并且你多积累一天,未来的后来者就永远无法赶超你!那这种事情就要立刻开始,从现在就开始做起来。我有个理念:人生的懒惰总量是一样的,你在这里懒,就得去别的地方勤奋,远不如在这里勤奋点,等到可以让知识变成财富之后懒点好。再说了,少一个人变现,大家的竞争压力还小,懒就懒吧。
拼命地学习不如主题式地输出!在认知科学中有个最浅显的基础规律,就是:大脑爱偷懒。大脑会用你完全不能觉察的方式来欺骗你,以达到不思考的状态来降低能量损耗。学得多其实真的不见得有用,尤其是职场工作已经超过五年的伙伴,更是要谨慎了,如果只是学学学,但却不产生市场价值,那学习到底为了什么呢?而其实你会发现,主题式地输出才会让你看到知识体系的漏洞,没有输出环节,有的漏洞就是发现不了。
什么样的输出环境是最好的呢?重新站在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能够说出来的知识占总知识量不到10%,更多的内容就聚集在人和人之间。你看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要凑在一起,他们要在一起彼此不断输出全新的内容,然后给彼此压力,这就是所谓的同侪压力。几个要好的伙伴都在不断思考和输出着自己的内容,每个人都会持续提升。这并不是大型社群,千万不要随便加入某些社群,这种同侪是要通过持续行动吸引而成的,人数不用太多,几十人就足够了,设定好明确的加入和淘汰机制。我正在做这样的事情,构建自己的同侪环境,你可以通过我的自定义菜单找到加入方式。
关于输出的话题实在是太大,我只从知识输出的一个非常小的点上入手,谈了谈一些基本表征,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希望更好地做知识输出,也非常欢迎你加入到我的后宫团,期待着我们能够更持久地玩下去,彼此互相受益。
最后,我想留个话题,你看庄子讲的故事里面的朱先生,倾尽家产去学习屠龙之技,这些钱肯定给了支离益了吧?支离益是一个懂得屠龙技术的人,那么,谁说屠龙技术没有用呢?至少可以赚一大笔钱啊!庄子在这里必有深意,我想他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后人:学习不仅仅要自己用,还要教别人用,不管有没有用,你只要教,就有人学并且还有可能赚大钱。庄子都这么说了,你还不赶紧建立以输出为导向的知识管理系统么?还等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