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广场唱歌,我看到伴奏电子琴刘老师的手上有个疤,一问,原来是他练琴太勤,手指的腱鞘炎发炎导致。
我不禁对刘老师肃然起敬。西渡的歌友们都知道刘老师弹得一手好电子琴。他为我们歌者伴奏,并不是简单地弹主旋,或者和旋,而是尽可能地呈现原版伴奏效果,让我们歌者唱时能有最饱满的激情。我们每跟他提一首歌,他都要花上好几天功夫来制作,完了还要练熟,这都只为了配合我们的演唱。
刘老师早已退休,如果弹琴对他而言,只是个打发时间的兴趣或爱好,他不可能练琴练到腱鞘炎发作。我估计,他将此视为了他的梦想与追求,才会如此的精益求精。
我不禁自问:我的梦想又是什么呢?
如果我说我没有梦想,对我知根知底的人可能都不相信。放弃铁饭碗,来到上海打拼,难道不是为了有所作为?可当时我做决定的时候,还真没有!
如果说我有梦想,可实事求是地说,我至今还在寻找当中。回顾我20年的工作经历,我发现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又不断放下的过程。
第一次:2001年,我24岁。我为了体验外企里的工作,我放弃了老家体制内初中英语老师的铁饭碗,来到上海。
第二次:2011年,我34岁。为了孩子,我放弃了10年积累下来的外企工作经历和相对高薪,开始做全职妈妈,并间歇地在培训机构任英语老师。
第三次:2017年,我40岁。为了就近照顾孩子和研究“幼儿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我放弃了10年前考下来的“初中和小学英语教师资格”。从零开始,备考“幼教资格证”。
第四次:虽然还没发生,但我知道,幼教并不是我的梦想。转向幼儿教育是为了有机会深入学习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关系。因为幼儿即是人生的起点,又对人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我选择幼儿教育作为我的切入点来系统学习心理学,并且这个工作相对压力较小,有大把的业余时间学习。
第五次:会是唱歌吗?可我这水平在专业人士眼中,连“半吊子”都算不上。可开发的可能性很小!
第六次:会是写作吗?可能性似乎比唱歌还要渺茫……
经历了这么多的拥有与放下,我虽然不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但是我越来越清晰地感觉,我的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梦想,有一件我愿意为之奋斗终身,就像刘老师,哪怕得了腱鞘炎也要弹琴,那样的梦想!
老天爷,我知道不到最后一刻,您是不会掀开我的梦想上覆盖的这层神秘的面纱,可我还是很想快点知道呢!求求你,我都这把年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