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相信书是有生命的。写作的人把自己的气息、思想、神情融汇成一段段的话并编写出的一个个的字后赐予了书灵魂。一篇文章,就像刚刚从胎盘孕育而出就夭折的婴儿;一部短篇小说,就似一个刚刚从河边沐浴而出身上裹着月光的少女,清澈透明;而长篇小说,你的眼睛里倒映着混浊的目光、花白的头发、微抖的指尖的迟暮的老人。写作人的思想感情铸就了活生生的“书人”,就像女娃造人般写成什么就成了什么模样。但是这个模样又不像那些泥人一样刻意,一本好书,感情宣泄是主要,笔工如何便是锦上添花了。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前几天头条号转正了,私信说要与我合作的人都一一谢绝,放弃了今后“发家致富”的机会。并不是说傲娇或等待自己强大后“身价”增值后再挖人家一笔,比起我现在的兼职工资,我明明可以让它们“雪中送炭”,但是我果断截下了这个会毁了我梦想的强大诱惑,对,我的梦想比这大多了。
我只想要开个书店。这是我大二时开始有的梦想。又或是高中?
然而,回首一年前,我又进了一步,那些看过的书,拆过的腰封,或者翻阅过的电子页,让一个理科生的我,想着能有一个人能与我合作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也打破了那个自我的诺言——若有个伯乐,我的字也随这个伯乐走了罢。正随了《岛上书店》中的那句话: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是如此。
今天这篇文,写给我未来的书店~
……以上,只是一个半吊子写手的前言。
近几年很火的另类“鸡汤文”萌妹写手咪蒙放弃了自我的梦想,这个文学硕士加海归在“深奥哲学”文没落摔得惨痛后投身写鸡汤文,从事新媒体一行,她的痛也同样成就了她的获得。仿佛也变相说明快节奏文章的热火朝天是新时代的标向,书本是个累赘般被抛弃淘汰。可是《岛上书店》告诉大家,一个地方若没有书店就算不上一个地方。你就会发现,城市里无论是大街上还是小巷总会一两个书店,一排排的书旁总会站着胖的或瘦的二三两人;你就会发现新媒体也在不断以借着“排行榜前十”的这样的标题来博眼球,以借着“九十天十五本”这样的微博话题来标榜自己的努力。书,赋予了一个城市精神所向,赋予了地铁上无声安静的片刻。
《岛上书店》并不能称得上是一本很好的书,但是它的每个标题的引用书本却让我知道自我的缺陷,我必须去看更多的书,学习更多才能知道那些书的出处吧,它的故事平淡:一个书店老板的一生经历,一个书店里人的经历。主人公A.J.在遇到了爱人后建下了书店,爱人逝世后又遇上一个出版社推书女子又爱上后,直到去世的故事。哈,世界上是不是真有这样的真实发生呢?为何不能?我希望我的书店装满着你他她的故事,然后用自己的笔把我或来过书店的你们的故事记录下来。
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我们并不孤单。我们或许在我的书店里因为爱书所以相遇,然后分开,或有了交流的故事,或依旧孤单,但希望我的书店可以给予你力量,摆脱那份你不想要的孤单,又或给予你那份想要的孤单。
我已经在脑海里筑成了我的书店,那将是一个小有起色的作家们的梦想嬉戏地儿,书店里并不是不得阳光的日光灯照明,是稀稀疏疏的透过叶子垂下来的倒影,你或许会问,一个书店啊,哪需要你这么的努力啊,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了的事吗?我在心里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那份不为营利的心情是要用钱来经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