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次,同事一个4、5岁的儿子不断把玩着店长新买的茶具,一不小心就打破了。同事让他主动认错。但出乎意料的是,他来到店长面前,很委屈地说:“你的杯子打破了,不是我打破的,是它自己掉下来的。”然后就跑开了。
同事知道后赶紧来到儿子身边对他说:“做错事情就要认错,这样才是好孩子,快过去跟哥哥道歉。”但他满脸的恐惧、带着泪眼去到店长面前:“你的杯子破了,是它自己破的,不是我打的。”
我惊讶地看着这个撒谎的小孩子,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核心内容
当我读完《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我对此才有初步的认识。这本书用6个章节,通过对自己接诊病人的案例分析,揭露了人性黑暗的一面。
谎言的本质是掩盖真相,是人们用来逃避问题和痛苦的工具。正如把生命(live)颠倒过来就变成邪恶(evil)一样,邪恶是由颠倒是非的谎言而产生。这些邪恶的人又被称为伪善之人,他们看似处处对他人给予关爱,实则是给他人带来无尽的伤害。这些人缺乏的是战胜谎言的勇气,需要用爱心来获得勇气,才能勇敢地面对过去,走出谎言,获得灵魂的救赎,获得心灵的成长。
二、关于本书和作者
本书是M·斯科特·派克心理学著作《少有人走的路》系列中的第二部,豆瓣评分8.1分。M·斯科特·派克毕业于哈佛大学,长期从事的心理治疗实践取得卓著成效,曾为越战和驻日美军士兵提供心理治疗,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
三、三个核心观点
1.远离伪善的恶人
比利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表面上是一种关爱,实际上却是一种严重的失职。他们忽视大儿子的自杀,而又把他自杀用的枪当成圣诞礼物送给小儿子比利,以至于比利不断出现一些反常行为。当派克医生指出他们的问题的时候,他们总会用各种理由去回避,拒绝承受良心的谴责所带来的痛苦,所以他们是伪善的恶人。
伪善的恶人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不承认自己不善。拒绝不善,就会走向恶。这是人格失调症的表现。他们不仅不承担自己的责任,还会以毁灭别人的方式逃避问题,而他们身边最亲近的人往往成了他们的替罪羊。对于伪善的恶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学会远离他们。
2.压制别人,就是邪恶
鲁克的父母撒谎成性,而鲁克则成了他们用谎言来维护病态自我的牺牲者。他们从潜意识中把鲁克当成了一个玩偶,或者是一具行尸走肉。从广义上讲,他们属于“恋尸癖”,喜欢把活的东西变成“死”的东西,以便自己牢牢掌控。邪恶的人最擅长伪装,总是刻意隐藏自己的另一面,表现出虚情假意的爱。
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父母最应该给予的就是爱。他们需要确定独立的人的,勇敢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体验生活。
爱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们有做决定的权利。爱的最终目标是要从孩子的生命中心逐渐抽离出来,让孩子走自己的路。
3.从小缺乏爱,长大就容易变坏
雪莉的治疗过程充满曲折,最终以失败告终。她从小缺乏爱,没有勇气面对恋亲冲突给她带来的痛苦,因而在潜意识里用谎言去逃避。既希望自己被治愈,却又不愿放弃玩弄、征服他人的想法。
不愿意自我改变,放弃病态的自我是一种邪恶。内心没有安全感的人,总想去控制别人,而控制别人也是一种恶。
四、个人感悟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是生命的一种延续。父母要在追求更好的生活的同时,也要给孩子创造一定的空间和条件。让他们既受到呵护,又拥有一定的独立成长空间,不能受到溺爱。换几句话来说就是:爱要有度。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庸品,也不是精神寄托,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个性,过度的爱只能是一种伤害。父母不能过度使用自己的权利,去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会被孩子复制。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撒谎,他们的孩子就容易产生抗拒心理,情绪波动异常,行为怪异,常常会做出不同寻常的事情。并且,撒谎也将成为孩子面对问题和困难的逃避方式。
所以,把“爱”掌握好,才不是一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