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对仲达
魏军撤退,曹真重病(当时尚未去世),蜀军士气大盛,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孔明又筹谋伐魏了。
魏帝曹睿闻讯,大为头疼。我是个年轻人,也不想多事,所以虽然我国实力远胜蜀吴,但也不主动进攻你们,可你们怎么老是给我添堵,南面打完了西面来,前赴后继,我都快泪崩了,让我安心地做几天皇帝行不行啊。
虽然内心崩溃,但大兵压境也不得不应对,曹睿苦苦思索派谁去好呢,但他很快发现,这似乎也不是个问题,于是豁然开朗,心情舒畅。
原因很简单,两个大司马一死一伤,剩下的只有司马懿了(另一位辅政大臣陈群是文官),于是仲达领大都督印走马上任。
231年春,诸葛亮第四次对魏国进行北伐。
此次战役开始前,孔明对粮草供给运输作了精心准备。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每次战斗(特别是大规模的战役级别)对于粮食等后勤供应极为关键,几乎可以说占了将近一半的成败因素在内。前两次都是局部地区的小规模战斗,时间短人数少,携带简单数量的粮草即可,此次准备搞点大的,所以对粮草要各位重视。
孔明指定负责粮草的总指挥是李平。
李平,就是李严,刘备临终前指定的两位托孤大臣之一,其地位可见一斑。但李严在受命后可能被诸葛亮有所排挤,始终无法进入最核心领导班子,甚至一度被安排到外地为官。后来孔明还是想利用他的影响力,封他为骠骑将军,又把他儿子安排到他原来的位置,双方的关系稍微缓解了点。
李严此时改名为李平,借此向孔明表示,我已经心平气和了,大家一起报效朝廷吧。此后几年倒也相安无事。
出征前,孔明对李平说:“此番出征,关系重大,粮草后勤重任全交付给你了。”李平说:“丞相放心,我保证士兵每天都吃到新鲜食品,顿顿不重样,天天有新意。”孔明说:“很好,你办事,我放心。”
孔明率领大军出发,这次是真正地出祁山,由于地势陡峭,为了解决粮食运输问题,孔明又天才般地发明了木牛流马来帮忙,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
到了前线卤城,看到城内粮食丰收,心中大喜,就地展开收割粮食竞赛。司马懿军抵达后一看,气炸了肺,因为仲达原本的打算是蜀军兵多粮少,需要速战速决,那他的对策就是防御再防御,把蜀军的粮食消耗完毕那对手自然就退军了。现在这么一搞,是准备和我打持久战喽,那不是中了诸葛村夫的下怀了。不行,我要先发制人。
于是仲达气急败坏地命令郭淮、费曜发动进攻,而此时孔明早就做好了完全准备,就等魏军的到来了。一边是匆忙出战,一边是以逸待劳,胜负成败可想而知。结果如下:蜀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就是说魏军光低级军官就死了三千人,惨败的程度可以想象。
司马懿崩溃了,他预想到天下第一谋士诸葛孔明的厉害,但没料到自己首次与其交锋会取得这么一个“战绩”。原本就是以防守为核心的战术意图,在惨败后得到了不折不扣地执行。任凭蜀军如何挑衅,司马懿就是龟缩洞中不出战,双方一直形成了对峙的状态,长达四个多月。期间魏军众多将领对死守战术极其不满,当着仲达的面破口大骂:“你惧怕蜀军如同惧怕老虎,不怕被天下人耻笑吗!”(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一个军队的最高统帅被手下如此侮辱,还能心平气和,笑看人生,仲达可谓是创造了历史。
转眼间到了六月,孔明突然收到李平的来信,信上称探得东吴欲联合魏国入侵西蜀,望丞相早日撤军回守云云。孔明大惊,心想东吴入侵的话可不能等闲视之,加之此处几个月都没什么进展,多留无益,还是尽早回成都商议。
蜀军要撤军的消息很快就传到魏军那里。
司马懿的一贯目的就是等待蜀军撤退,现在已经达成目标可以回复朝廷了。可是不知咋地,畏蜀如虎的大都督突然吃了熊心豹子胆,准备对蜀军进行追击行动。
将领们原本经过这几个月,已经锐气全无,温顺得像只波斯猫,整天在战地晒晒太阳斗斗地主,心里盘算着还有几天可以回家陪老婆孩子看日出。现在突然接到出击的命令,心中无不愤慨不平,咒爹骂娘。
可既然大都督有命,不遵守是不行的,魏军众将只能拖着懒散的身躯强行出发。不过大军开动了以后,仲达突然想起上次蜀军撤军时的情形,也是非常相似,最后的结果是追击的魏军先锋王双被干掉了。想到此处,仲达不禁双腿颤抖,心惊胆战。
可是命令都发出了,没法再收回了,全军都等着您率军前行呢。司马懿想了想,把张郃叫到了身边,说:“儁乂(俊义,张郃的字),我有点不舒服,你替我去追击蜀军吧。”郃:“都督,您这玩笑开大了,您不去怎么行。”懿:“我先歇会,你作先锋先去追击,我稍后就到。”郃:“……围师必阙,穷寇莫追。”懿:“无需多言,你追便是。”
张郃无奈,只能前往追击。
和上次的王双一样,魏军的动态都在孔明的计算之中,换了谁来结局都是一样的。张郃追到了木门谷,伏兵尽出,乱箭四射,张郃被射中右膝,失血过多而亡,魏国最后的五子良将就这样成为历史。
而司马懿通过这次战役也深刻地领悟到一点,诸葛亮是战无不胜的,自己没有和其对抗的能力,唯有一味死守方可,之后的战争中也贯彻了这一方针。
回到成都,着急面见刘禅,没想到刘禅看到他回来比他还要震惊。
后主:“相父何故撤军回朝。”
亮:“臣接到通知,说东吴欲联合魏国入侵我国,故急忙回来备战。”
后主:“谁说的?这里一片太平景象,朕也未收到任何入侵的消息。”
亮:“难道我收到假情报了?”
后主:“刚才李平还在上奏说粮草准备充足,为何丞相班师回朝,军中是否有重大变故。”
亮:“……容臣仔细查明后再禀。”
后主:“相父远征辛苦,还请先歇息数日再议。”
孔明心急火燎地展开调查,最终查明原来是李平在粮食运输上办事不利,无法准时送达前线,为了掩盖失职,故散发假消息诏孔明撤军。如今又故意上奏说军粮充足,意图把责任全部推给孔明。
孔明大怒,我在外面拼死拼活地打仗,形势一片大好,就让你负责粮食运输你都干不了,还什么托孤大臣,害得我无法取得胜利,耽误了北伐大计,罪孽深重,留之何用。随即写就奏折上书刘禅,内容言简意赅,李平是千古罪人,办事不利,罪该万死。
刘禅之前也有所察觉不太对劲,收到孔明上书一看,暴跳如雷,马上命人把李平拖出去咔嚓一刀处理掉。蒋琬劝说看在李平是先帝托孤大臣份上,恳请饶其一死,刘禅最终将其贬为平民。
在228年至231年的三年间,孔明四次率兵北伐曹魏,虽小有收获,但总体来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连番用兵也使得蜀国兵力粮食消耗巨大,百姓负担加重,群臣对北伐也不甚支持,刘禅有鉴于此,劝说孔明暂时修身养性,积草屯粮,讲阵论武,整治军器,存恤将士,孔明领旨而行。
秋风五丈原
公元234年,经过三年的休整,诸葛亮再次上奏刘禅,兴兵伐魏。
刘禅其实心里很明白,魏蜀两国实力差距太大,这从四次征讨取得的成果就可以看出,而魏国也忌惮诸葛亮,基本上不会主动出兵共计蜀国,加上有吴国的联盟,三方形成了均势,谁也不会轻易打破,如此一来大家安享太平岁月,岂不美哉。
刘禅对自己的能力也有着清晰的认识,所以他也从来没有要统一全国的想法,觉得能守住蜀地已是相当不错的成果。于是他对孔明说:“现在已成鼎足之势,吴、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亮曰:“臣受先帝知遇之恩,梦寐之间,未尝不设伐魏之策,重兴汉室,臣之愿也。”
还未等刘禅搭话,亮又说了一段经典的陈述:“臣四次伐魏,未得寸土,负罪非轻!今臣复统全师,再出祁山,誓竭力尽心,剿灭汉贼,恢复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禅被孔明的表态给深深地震撼到了,特别是最后的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人感觉孔明的决心,于是他不再劝阻,全权委托孔明负责所有事务。
孔明下达军令,调动一切可用之兵,挥师北进,临走之前,回首眺望成都,心中感慨万分,暗暗发誓,不破魏军誓不回朝。
可能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孔明此去再也没有回来,真正实现了他的八字承诺。
和上次一样,粮食始终是孔明心头的一个大问题,上次收割了魏国的粮食作己用,可惜最后还是不够用而不得不退兵。孔明自然不会重蹈覆辙,于是此次更进一步,干脆在魏国的田里种粮了。
这种严重侵犯国家主权和国土安全的行为,魏国自然是无法容忍的,魏帝闻得蜀军入侵,于是又派了司马懿前来对峙。
仲达一听命令如五雷轰顶,三年前的惨败还历历在目,着实不想去回忆当初,可是皇帝的命令又不得不听,只好硬着头皮率军出征。
由于上次战斗中的惨败,让仲达心里受到了创伤,这次的战术就相当明确了,只有严防死守一条路,打死不出洞。虽然孔明在魏国种地,性质与今日某国占据钓鱼岛如出一辙,但仲达就是一句话,可杀,不可战,如此一来蜀军也没好的办法来诱蛇出洞,只能边种粮边蓄势而发了。
双方就这样对峙了一百多天,孔明多次派人挑战,仲达坚持鸵鸟战术,战局迟迟没有进展,于是孔明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
他派了使者前往魏营,司马懿接见了使者。
使者:“孔明丞相特来送礼与司马都督,愿都督笑纳。”
仲达:“哦,难得丞相如此多心,在下深表感激。”
打开礼盒,里面是一件女衣,绫罗绸缎,光鲜华丽,令人流连忘返。
仲达:………
在四百多年前的明朝,海瑞曾说过:满朝文武,皆妇人也。把男人比作女人,比骂祖宗十八代还要狠。那在一千多年前的汉朝,把男人比作女人,比挖人祖坟还要给力,基本上就是有你无我的地步。
众人看了都傻眼了,思想真的是一片空白,大脑真的是暂时短路了。没想到温文尔雅的诸葛丞相竟能做出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吓人了。都不知所措,于是便看着主人公司马大都督。
只见大都督拿起盒内的一封信,拆开视之:“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众军,不想奋战一决雌雄,却死守土巢,害怕刀箭,这与妇人有何区别!今天我派人送巾帼素衣,如你还是不出战,则可受之。倘若羞耻心尚未泯灭,还有男子胸襟,则早日回复,战场上见。”
长时间的静默。
司马懿抬头,面带微笑,对使者说:“多谢孔明丞相厚意,仲达领受了。使者远道而来,奔波辛苦,今晚还设宴接风洗尘才是。”
于是,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魏大都督隆重地接待了蜀使者一行。
第二天使者回营,向孔明汇报。
孔明:“仲达表现如何?”
使者:“司马懿受了巾帼女衣,看了书信,并不嗔怒,只问丞相寝食,绝不问军旅之事。”
孔明:“你如何回答?”
使者:“我说丞相早起晚睡,刑罚超过二十杖的都亲自过目,每天吃的东西不过数升。司马懿说,孔明吃得少,做的多,身体岂能支持太久呢。”
孔明长叹:“仲达深知我也。”
此时的孔明已知仲达虽不如己,但固守一途绝不含糊,自己很难轻易攻克,此行的前景似乎……
却说仲达送走了蜀军使者,还是过着每天看着夕阳盼日落的日子,只愿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即可。但是手下的将领们都无法忍受天天看着虫儿飞了,纷纷提出强烈抗议,要求立即出战,一血诸葛亮羞辱之仇。
司马懿见状,为了安抚众人情绪,便主动表态,我身受如此奇耻大辱也不堪忍受,但皇帝有命坚守阵地,我也不敢随便出战,既然大家斗志昂扬,那我写奏折上书魏帝,请求出战如何,众人纷纷叫好。
其实明白人一看就懂,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岂有千里请战呢,司马懿纯粹就是在演戏,考虑到之前对孔明赠女衣的表现,仲达绝对是当时奥斯卡影帝。
果不其然,曹睿一看奏折,马上明白司马懿真心,于是派辛毗传旨严禁出战,违者按抗旨论,于是军中一切照旧。
孔明总有千般技能,但面对一个甘做女人的统帅,也是一时别无他法,只好继续打持久战。
在诸葛亮第五次出兵前,派人前往东吴联系孙权,请求孙权出兵共同伐魏。
在上一次的石亭之战中,东吴大获全胜,还干掉了魏国大司马曹休,孙权也借着此战的胜利和威望,称帝建国。如今吴蜀同盟,孔明又在西边牵住了司马懿主力,于是孙大帝决定派兵再次讨伐魏国。
这次,孙权御驾亲征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分三路出兵,对象是合肥、襄阳。但是魏国自从石亭之战后对东吴的防御也加强加大,对于几处的防备做得几乎是天衣无缝。要说魏国真是大国,同时面对两场战争都可以从容地调兵遣将,资源丰富令人垂涎。而魏明帝曹睿闻得孙权亲征,在司马懿不在的情况下,也决心亲自出马,激励士气。
平心而论,论实力,排开来打,吴蜀都不是魏国敌手。好在蜀国有诸葛亮,吴国有陆逊,可惜此次陆逊不在孙权身边,魏方也没有曹休那样的自大型统帅,作战严谨,滴水不漏,硬碰硬的结果是不利的。俗话说攻难守易,吴军迟迟没有进展,到了七月,天气炎热,军中疾病漫溢,严重影响战斗力。之后在一次攻城战中,孙权的侄子孙泰中箭身亡,士气大受打击,又听闻魏帝亲自到来,孙权无奈只得退军,第四次合肥之战就此结束。
孔明在五丈原营地原本盼东吴能有所作为,从而使得司马懿不得不回朝救驾,那样的话蜀军就能打开缺口长驱直入。可惜传来的消息是令人最为沮丧的,魏军反而士气大盛,完全起到了反作用。
孔明一下子心脏病突发,昏倒在地,众人乱了手脚,紧急施救,过了半晌方醒。醒来后第一句话便是:“我心中昏乱,旧病复发,恐怕不能再活了。”
而此时司马懿也探得孔明病重的消息,于是龟缩了一百多天的魏军终于出动,偷袭蜀军后方,由于蜀军乱了方寸,被对方斩杀五百多人,俘虏了六百多,还被抢去牲口一千多头,仲达也算了立了一点战功了。
消息传到成都,刘禅方寸大乱,赶忙派尚书仆射(国务院副秘书长)李福前往前线询问后事,孔明一一嘱咐。
随后他命人推车前往阵地,最后一次眺望战场,秋风吹面,彻骨生寒,长叹:“再也不能临阵讨贼矣!”此情此景,令人唏嘘,在场众将无不纷纷落泪。
就在此时,三天前已走的李福又回来了,孔明笑着对他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也知道你要问什么,适合这个的人是蒋琬。”
原来李福忘记问孔明在其身后谁能担当大任,没想到孔明早就预料到他有此一问。既然都那样了,就不再拖泥带水,就问:“蒋琬之后,谁能担任呢?”
孔明曰:“费祎可行。”
再问:“费祎之后呢?”
孔明不答,众人一看,已逝矣。
那天是建兴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蜀汉武乡侯,丞相诸葛亮薨逝,享年五十四岁。
后事
诸葛亮已逝,蜀军只能退兵回国。
司马懿听闻孔明逝世的消息,兴冲冲地率兵前来趁火打劫。
由于是骑兵,很快就追上了蜀军。奇怪的是,蜀军走得斯里慢条,一点都感觉不到特殊的气氛。
不过仲达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猎物就在眼前,帅旗一挥,准备开战。
突然间,蜀军阵营灯火全亮,姜维推着孔明端坐在轮椅上出现,大声说到:“你等中我诸葛丞相之计也!”
司马懿吓得魂飞魄散,掉头就跑,魏军全体溃败,一泻千里。
此乃著名的“死诸葛走生仲达”也。
第二天,仲达在确认蜀军已经完全撤军的消息后,领兵回朝。走之前,特地去参观了蜀军阵地。
只见安营下寨之处,前后左右,整整有法。仲达叹到:“亮真乃天下奇才也!”
部下问:“都督昨晚何以如此惧怕一死人雕像?”
仲达:“这是因为我擅长于预测活人的事,不擅于预测人的生死啊。”
部下:“……”
仲达:“不过现在孔明已死,吾等今后皆高枕无忧了!”
孔明真是神人,在死前已经计算好了一切,包括如何撤兵,退魏军等等。
他的安排是杨仪、费祎统领全军撤退,魏延、姜维断后。
要说杨仪和魏延二人之不和,从来已久。两人都是自认为才能卓越,别人都不如自己。杨仪当时任长史(孔明的秘书长),负责军内调度等一切杂物,他办事利索井井有条,深得孔明称赞。他一向觉得魏延是无脑武夫,平时就对他颐指气使。而身为都亭侯、征西大将军的魏延,其实力在五虎上将逝世后事实上已经成为蜀国第一猛将,平时有些地方连孔明的话都不怎么听,一向唯我独尊,更何况区区杨仪之流,因此双方经常发生冲突。
之前孔明在世还可以掌控大局,两人也能尚自收敛,如今主帅不在,局面就没法控制了。
由于为了保密,不能让魏军知道孔明已死的消息,故蜀军秘不发丧,暗中安排退军。杨仪作为总负责人,孔明在临终前曾对他说:“魏延如不服从命令,则随他去。”于是他派了费祎前往军营刺探魏延心意。
费祎来到营地,将孔明的安排告知魏延。魏延大怒,说:“丞相虽死,但还有我在,岂能因一人之死而废大事。何况我是什么人,怎能听从杨仪摆布。”
费祎唯唯诺诺,应付了几句将军英明神武,必将攻城拔寨,一统天下,费祎定当紧随其后之类的说辞,先把魏延忽悠住,免得他发飙起来连自己也斩,随即便离开了军营前往报信。杨仪一听,正中下怀,好你个魏延,丞相的遗言你都敢违抗,那不是造反是什么,这次公仇私仇可以一并解决了。
杨仪一边安排大军撤退,一边写信加急送往成都,宣称魏延造反。而魏延久等之后发现没有动静,探得部队已经撤军,心中暴怒,率领本部兵马前往追击,同时也写信给刘禅,言杨仪造反。
后主接连收到两份信件,心中疑惑,征询董允、蒋琬意见,二人均认为魏延反而非杨仪反,刘禅自己也觉得魏延猛将,足以对付杨仪,何必烧栈道,于是写信假意安抚。
此时魏延已经追赶上了大军,正准备把杨仪大卸八块,生啖其肉,没想到王平过来,只说了句:“诸葛公刚去世,尸骨未寒,魏延不听军令如同造反,你们怎么还敢跟随他!”众将听了,均心中惭愧,纷纷离去。
魏延一看,完蛋了,身边竟然只剩下儿子和寥寥数人,于是赶紧逃亡。可惜他不是斯科菲尔德,杨仪也不是马宏,很快便被杨仪派来的马岱追上并斩杀,蜀国最后的名将就此消亡(非小说里孔明用计派马岱出其不意背后斩杀)。
全军随即撤回成都,蜀魏之间持续六年的大规模军事对抗暂且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