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诗人目睹了清王朝的腐好,看到国家积贫积弱,民不聊生的现状,想到自己半生磨砺,宝刀生辉,空有一腔才情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变法”“图强”的愿望难以实现,愤然辞官,铩羽而归。于四月二十三日离家,东去杭州,九月十五日又北上接家眷,其间历时数月,往返九千里。一路上诗人想到自己的家世出身,仕宦经历,师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自己的政治理想,革新建议等,有感而发,愤然凝结成315首七言绝句。按干支纪年法,这一年为农历己亥年,故称“己亥杂诗”。
这首诗作于刚刚离开京城之时,时值暮春,诗人策马扬鞭,毅然东去。耳听子规哀啼,百鸟啁啾,眼见残花遍地,落红点点。赌物伤情,愁肠百结,千感交集,愤然成诗!
前两句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寓情于事,叙述抒情。夕日迟迟,薄暮暝暝。诗人满怀着浩浩荡荡的离愁,扬鞭策马,一路向东,去到远在天涯的故乡。“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可见忧愁之深。使人想到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些词都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有形化,具体化,变得可触,可见,可感。“白日斜”三字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之景,渲染了悲凉凄惨的气氛,写出了诗人离京时的眷念、怅惘、失落、孤独等情怀,暗含着大清王朝“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没落气数。使人产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感。“吟鞭”二字写出了诗人的动作,马鞭东指,黄土飞扬,尘埃未定,诗情飘落。东去的背影,潇洒而孤傲,独撑着行将倒下的民族脊梁。“东”字,既点明了方向,又写出了诗人毅然辞官,永不回头的决心!“天涯”,指故乡,也指江湖,对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来说,离开朝廷,即为江湖。前两句以叙述为主,兼写景,景中含情,寓情于景,写出了诗人离京时的犹豫孤独与悲壮豪迈的复杂心情。
后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写落花的名句,如白居易的“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李煜的“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秋千去”,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曹雪芹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些诗词有的借落花营造气氛,有的用花衬情,有的借花伤怀,有的以花喻人,但无不给人落寞凄凉悲伤哀愁消极之感。这两句却一反常态,横扫阴霾,积极向上。马蹄下“零落成泥碾作尘”的点点落红,纵粉身碎骨,化作春泥,却甘心奉献,滋养新花,有所作为。这不正是自己的宿命吗?这两句用“落红”喻指诗人自己,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以国家兴盛,百姓安乐为己任。写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乐观向上的坚强性格和“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这与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因为有诗人的这种精神情怀,我们的民族才能在千年风雨中岿然不动,蒸蒸日上。“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以后便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禁烟英雄林则徐,有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大义凛然,以身变法的谭嗣同……
这首诗虽短小,却精练,叙述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全诗以花喻人,移情于物,托物言情。风格隽永,音韵和谐。将政治报负与个人志向融为一体,既写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民族大义,也写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