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仁心
――记第二届湘阴县道德模范彭栋强
杜华
事迹简介:彭栋强,49岁,家住在乌龙社区老棉织厂宿舍。在2010年7月28号一场突发火灾中,奋不顾身冲入火海,抢救出一位被大火烧伤的邻居以及一坛正在泄露的液化气,成功挽救了楼里24户居民生命、财产安全。2011年11月,彭栋强被评为第二届湘阴县道德模范,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其“2011年度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正文:
1.75的个头,见人一脸憨厚的笑,老彭的面庞和裸露的皮肤处,烧伤留下的疤痕赫然在目。听说我们要来采访,他一再说:“嗬呀,累着你们了……”好像我们来报道他的事迹,是给我们添了麻烦。而当他说起自己英勇救火的事迹来,却又是那样的轻描淡写。英雄的光环戴在了头上,彭栋强成了名人,可他并不在意这些,更没有豪言壮语。他说:“我是个搬运工,有劲又霸得蛮,能救人,救屋,那是本份事。”
而我和摄影刘老师却是那样肯切地想为读者记录下这名普通劳动者的仁行义举。在我们的一再请求下,这位敦厚的大哥从头向我们讲述了记忆中那触目惊心的一幕。
危急关头,我没有想那么多
那是7月的一个傍晚,太阳像火球一样挂在西天上,我从县里做事回来,汗泼水流打个赤膊在屋里吃饭,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在喊:“四楼起火了!四楼起火了!”我开始以为是开玩笑,端着饭碗到窗口去看,看见楼上滚落一个火球下来,随即,又有几团火裹着焦糊味从窗口跌落。我把饭碗一丢就往楼上冲。我家住在二楼,四楼是聂学军家,我几步就跨上了三楼,这时,火势已经很大了,浓烟弥漫了整个楼道,高温与气浪冲呛得人无法呼吸,打不开眼睛。我想起聂学军平时这个时际是在家的,就闭着眼睛冲上了四楼。那个时候,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大力气,我连撞了几下就把他们家厚实的木门给撞开了。可这时,浓烟和火舌朝我扑来,我被逼得退了出来,脸上,手上顿时像刀割般的疼。我顾不得那么多了,一咬牙又冲了进去。火烧得最厉害的地方是厨房,我看见聂学军时,她已经被烧成了一个火球,倒在地板上痛苦的挣扎,作孽呢,那凄厉的尖叫听得人头皮发麻。后来才知道,聂学军用高压锅炼油,自己在客厅洗衣服,溶油从高压锅满出来起的火。我抱起聂学军就往楼下路,她的衣服和头发一缕一缕随着火苗往下掉,我跑到楼下后喊人赶快打120,转身又跑回楼上去了。
“老彭,怎么又冲上楼去呢?你自己受伤了么?不痛么?”
“受了伤,开始痛,后来好像麻木了,不痛了,我就不管那么多了,那火上坐着一锅油,还有那气坛子,再烧下去,就要爆炸了。”听到这里,我们都为老彭揪着一颗心,火势那么大,又是夏季高温时节,那气坛子还不是喊炸就炸了,那老彭就出不来了,我们现在身处的这幢楼也早就成了一片废墟。
老彭的家仍是十多年前的样子,深色布沙发上垫着凉席,发黄的吊扇在头顶“吱呀,吱呀”有节奏的转动着,仿佛是在告诉人们,它正是这一事件的亲历与见证者。随着老彭的讲述,我们的汗珠在额头丝丝的沁了出来。他许是看出了我们的担忧,端杯喝了口茶,憨厚的笑着说:“那个时候,我没想那么多。只想快点把气坛子弄出来。”
老彭再一次冲进火海,用一个盖子把油盖住,拧紧了滚烫的气坛阀门,徒手抱着温度已达极限的液化气坛子冲下了楼。这时,救火车与120急救也赶到了,居民楼附近的男女老少都扛着脸盆提桶往楼上浇水救火。老彭这时才松了一口气,帮着医护人员把奄奄一息的聂学军抬上了救护车。
说到这里,老彭就打住了。恢复了一名中年汉子寡言少语的本性。但作为一名心思细腻的记者,我却在怀疑老彭在重返火海救援时是否受到了烈火更无情的伤害。
“我也去了医院,和聂学军一起送长沙湘雅医院抢救了。”
仍是这样,对于自己的伤势,老彭轻描淡写的就过去了。他不说话的时候,眼神总是注视着窗外,黝黑的皮肤,经由岁月沉淀出仁慈的微光。眼前这年近五旬、始终凭劳力吃饭的汉子,沉稳而安详,犹如一座丰碑,使人陡生无限敬意。
做点小事,我觉得充实
2010年7月28日那天,也是乌龙社区老棉织厂那栋老式居民楼里所有居民难以忘记的日子。我们去采访时,一位穿着碎花棉绸衣衫的大婶对我们说:“水火无情,那天要不是老彭,我们这幢楼里24户人家只怕是多数没活在阳世上的。七年了,骨头都打得鼓了……”顷刻,大婶又说:“老彭他真是一个好人。”
火灾那天,当老彭和众人一起把深度昏迷的聂学军抬上担架时,连连叹息:“幸亏把人抢出来了,总算留了条命。”这时,人们发现,老彭浑身上下烧得焦黑,衣服皮肉已经模糊一片。老彭那股狠劲扛着的精神力量由于成功解除了危险而松懈下来,麻木的肢体感觉开始复苏,刮骨割肉般的剧痛让他焦黑的脸孔极度扭曲变形,身上不由自主的打起了哆嗦。邻居们赶紧把摇摇欲倒将要昏厥的老彭扶上了担架。见此情景,医院救护人员建议赶紧送长沙大医院救治。后经湘雅医院抢救,聂学军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老彭深二度烧伤,胸口、腹、背部烧伤度达80%,植皮面积达50%。
“他是一个好人呵。”说起老彭,棉织厂里的人都发自内心的感激与赞许。老彭原是汨罗人,和妻子王菊英结婚后就一直住在这栋楼里。厂里堆着三个垃圾围,一到夏天更是臭气熏天,苍蝇满天飞,是老彭天天开着拖拉机抡着铁锹义务为大家去垃圾。老彭八年来不收取任何报酬,风雨无阻从没间断,一直干到垃圾围拆除,换上漂亮的绿色垃圾桶才“退休”;邻居龙奶奶年迈体弱,儿子去了广东打工,家里的重活累活维修等杂事也都是老彭包揽下来了;楼下开小卖部的邻居经常要进货卸货,只需在楼下吆喝一声,老彭总是三步改作两步就跑下楼来帮忙装卸。人家来道谢,他总是说:“都是一些小事,力气又用不完,用了又会涨,谢什么呢。”
生活中这样的小事琐碎事,老彭为大家做了很多很多,他认为举手之劳不足挂齿。可老彭为做了这些小事而感到幸福,就像是用一根根仁义的丝线穿起来的串串珍珠,朴实而又光华,成为老彭生命中宝贵的收藏。
知足常乐,我日子过得幸福
老彭奋不顾身火海救人的英勇事迹感动了无数人,2011年11月被评为第二届湘阴县道德模范;201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其“2011年度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坐在老彭家的客厅里,我们端详着老彭获得的奖章和证书时,他眼神略带羞涩,也很坚定。对人生,他有着自己的理解与信念:“事情都过去了,但以后要是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说起今后的打算,还有没有需要组织上解决的困难,老彭说:“一切都挺好的,干着我的老本行,心里踏实。政府对我们一家很照顾,给了很多关怀,还发了低保,每个月都按时到位。其实,比我们困难的人还多着呢,我不想因为救了人就给政府添麻烦呵。.”
在客厅的正墙上,端正的挂着一幅温馨的照片。那位笑容慈祥的老奶奶正是老彭的母亲,老人家耄耋之年依然健硕。儿子彭博高大俊朗,去年刚从大学毕业,记者来访时正在屋里复习功课,准备应考九月份的教师招聘。妻子亦是温良贤惠,在士达纺织厂做着一份事,精心操持着生活。一家人虽然收入不高,但是都开开心心,平平安安。烧伤留下的疤痕让老彭的皮肤看上去深一块浅一块,四肢时常无端的麻木,给生活与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妻子王菊英总是及时照应。老彭和我们一起端详着暖意融融的全家福,无不骄傲地对我们说:“一家人,和睦就是福啊!”
无疑,老彭是一位仁者,更是一位勇者。在新时期日益物质化的社会背景下,老彭那纵入火海时的身影闪耀着使人动容的人性光辉,人们永远都无法忘怀。
我们衷心的祝愿,好人一生幸福。
(299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