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学焦虑
高考是人间炼狱,是千人万人争过独木桥,我们要和同班、同年级、同校、同县、同市、同省以及全国的人竞争,每次考试该
出成绩的时候都提心吊胆,他没有我学习认真,这次却比我高了很多名。摸底考试全省排名下降,我该如何复习呀,马上快高考,该怎么
办呢,为什么我每次都没有他考得好呢。焦虑、彷徨、愁闷,大部分进入大学后翻看高考时的照片,都感觉变化很大,那时候的焦虑布满整张脸庞。
我们工作焦虑
工作后,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时间进入公司,同样的文凭,但是过了一年,他居然晋升为主管,而自己还是员工,这时候的焦虑就表现为两种,一种是
程度比较深,自暴自弃的状态,背后说坏话,抱怨公司不公平,跳槽等。另外一种是逼迫自己更加努力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但是自己的
注意力却始终放在和他的对比上。
我们做父母焦虑
成为父母后,整天想尽一切办法给自己孩子报名辅导班,抽出各种零碎的时间监督孩子的学习,担心自己孩子比别人家的落后,
和别人交流孩子成为了主题,越是听到别人家孩子怎么优秀,看看自己家孩子差距很大,
焦虑油然而生,这种焦虑特别反映在邻居或朋友家孩子比自己孩子成绩
好的时候。
我们生活焦虑
随着朋友圈生活深入人心,每天刷朋友圈,看到朋友买车了,嗨,我们什么时候能买呢,工资现在这么低,攒到什么时候才能买呢,
看到朋友晒某地旅游,他生活真好,好羡慕呀,我什么时候能去呀,嗨想想自己的存款,想想自己的月供,想想自己的孩子花销。
我们为孩子焦虑
孩子长大了,亲戚朋友聚会就会问,孩子学习怎么样,能考上大学不,要是再听说他大姨、他大姑孩子今年考上某重点大学,对比下
自己能考个本科就超常发挥的孩子,能不愁吗?
为什么人都焦虑呢
焦虑的主要根源是不合理的对比
人喜欢处于舒适状态,当你在这个状态下要想到达你对比对象的水平,这样就逼迫你远离舒适区,让你极度不舒适,进而身体就会反馈出焦虑、暴躁。
身体偏爱稳定性人类的身体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它保持稳定的内部温度=度,保持稳定的血压和心率,并使得血糖稳定、 PH 值(即酸碱度水平)平衡。它使我们的体重日复一日地保持合理的一致。
当然,所有这些全都不是完全静态的。例如,如果进行锻炼,人们的心率会加快;如果暴饮暴食,人们的体重会增加;如果节食,人们的体重会下降。
但是,这些变化通常是暂时的,而身体最终会回到它原来的模样。对于这种现象,技术上的术语是 “ 体内平衡 ” ( homeostasis ),它只是意味着一个系统(可以是各种类型的系统,但最常见的是一种活着的生物,或者是活着的生物的某些部位)以一种保持其自身稳定性的方式来行动的趋势。
单个的细胞也喜欢稳定性。它们保留一定的水分,并且通过控制着哪些离子和分子留在细胞膜之内,哪些则排出细胞膜之外的方式,调节正离子和负离子(特别是钠离子和钾离子)以及各种各样小分子的平衡。对我们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要让细胞有效地运转,就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
假如周围的组织过热或者过冷;假如它们的流动水平过快,超出了理想的范围;假如氧气含量下降过快;或者假如能量供应过于缓慢,都会破坏细胞功能的发挥。
如果这些变化幅度太大且持续时间过长,细胞就开始死去。
因此,身体需要各种各样反馈机制的支持,这些反馈机制着力维持现状。想一想,当你进行某种强有力的体育活动时,会发生什么。肌肉纤维的收缩使单个的肌肉细胞扩大它的能量与氧气的供应,这些能量与氧气需要由附近的血管来补充。
但现在,随着血流中的氧含量和能量供应量下降,身体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响应。心跳开始加快,以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并排放更多二氧化碳。身体储存的各种不同能量都转换成肌肉可以使用的那种能量,并注入血流之中。与此同时,血液循环也加快,以便更好地将氧气和能量传送到需要它们的身体部位上去。只要体育锻炼并非费力到让身体的体内平衡机制无法正常运行,那么,它基本上不会引起身体上的生理变化。
从身体的角度来看,它没有理由改变;一切还是照常运转。但当你从事持续而有力的体育锻炼,使得身体超出了体内平衡机制能够补偿的界限时,就是另一回事了 。
所以,要想远离焦虑,避免不合理的对比,让自己回到舒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