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一年前,也许再过二十年还够用吧。懒得改了。
当我还是一只初出茅庐的产品狗时,一直为“互联网思维”所着迷。然而我却没有在任何资料或者大咖的嘴里得到过一个准确、让我信服的答案,时隔多年,我来尝试回答这个问题吧。
PC时代的互联网在中国从起步到成熟用了将近二十年,而移动互联网从起步到成熟却只用了短短五年,如今“互联网”已无孔不入,从最高频的吃穿住行,到低频的装修、旅行、移民、医疗,从大众触手可及的常规行业,到摆不上台面三教九流的黑产,无处不在通过互联网运作着。
从手机上QQ看球赛文字直播,到现在电饭煲都能连WIFI,似乎只要是个硬件,就能跟互联网搭上边。
在所谓“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的今天,小到广场舞大妈平头百姓,大到跨国企业、政府部门,无不受到互联网的影响,甚至是走到任何一个工业区,任何一个传统制造业的老板,都能跟你聊上几句“互联网思维转型”等等。
时代是成功者的时代,纵观财富榜单富豪的变迁,榜单结构已发生明显的变迁,如今的榜单上不乏互联网巨无霸公司的缔造者。
那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有人说是数据驱动,有人说是用户导向,有人说是流量思维。
我认为都不准确。
因为早在互联网成熟很早以前,很多企业就已经通过最原始的纸和笔做进销存统计,做用户调研,甚至一个合格的杂货店老板应该很好的通过销售、利润数据进行单品管理,调整商品进销存、以及货架上的摆放,节日促销等。数据的存在不应该局限在载体上,数据应该是客观事实量化的体现,无关乎载体与媒介。
那是用户导向吗?
我认为不是,因为工业设计的发展就是围绕使用者驱动的,只不过现在有了更新潮的名字而已。
那是流量思维吗?
我认为也不是,毕竟一个便利店老板,在开店时都会对该地域的流量考量一番,我认为流量本源就是人,以及人的时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存在所谓的“流量”。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而"交易”是为了获得利润,而获得利润的前提是信息不对称,而互联网的本质是使信息的流通方式和流通效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PC到智能手机,信息传播的载体和媒介在不断革新,互动形式的变化,从而使信息传播效率远高于电视、报纸时代。
所以我认为互联网思维应该是:在新的信息传播规则之下,重新思考问题的本质与边界。
如何更好的触达用户,如何更好的和用户建立关系,如何在新的信息传播规则之下找到问题的边界,重新思考,在问题的边界内寻求最优解,在边界外寻求突破。
这就是我理解的互联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