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总有八九,而最难得的是以平常心对待。何谓平常心?做入世之事,保持平和的心态,凡事不苛求,遇事不皱眉,结果不强求。拥有平常心的人,才能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1凡事不苛求,多些宽容人生不完美是常态,圆满之时少之又少;就像月圆时少,月缺时多,但并不影响它发光发亮。凡事过于苛求,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让人对一些事无法释怀,陷入无尽的纠结中。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在沙滩上捡到一颗又大又漂亮的珍珠,但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要是能将珍珠上的小斑点去除掉,这个珍珠就会变得更完美、珍贵。于是,他狠下心削掉了珍珠的表皮,可斑点还在,他不甘心继续削去第二层,斑点依然在。他不断地将珍珠上的斑点一层一层削去,直到最后斑点彻底没有了。可珍珠也变得很小,失去了光泽和美感。那人看到珍珠没了价值很心痛。要是当初不去苛求珍珠的完美,不去计较那个斑点,现在自己手上就会有一个漂亮的珍珠啊!有时过于苛求完美,会让人在原地徘徊纠结,阻挡前进的道路,迷失前进的方向。歌德说过:“十全十美是上天的尺度,而要达到十全十美的这种愿望,则是人类的尺度。”人是做不到完美的,只能将完美作为愿望和标准,去追求和实现。人生在世,不苛求完美,这样的人生才能更轻松。为人处世,懂得适可而止,是一种宽容,也是给自己留余地。让生命留有缺口,光才能照射进自己的人生中。
2遇事不皱眉,多些豁达在生活中,人如果遇到不合心意的事情,会下意识紧皱眉头。
面对这些事情,紧张、害怕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自己陷入消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亦舒说:“做人,再幸运,也还是辛苦的,幸亏懂得苦中作乐。”遇事多些豁达,人才会活得更开心、自在。苏轼就很好诠释了“豁达”。他的仕途之路异常坎坷,在四十二年的官宦生涯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下放”中度过,在他42岁时,他因“乌台诗案”受小人谗言,被宋神宗贬到黄州。
但他并未因此意志消沉、无所事事,反而事必躬亲,为百姓谋福。他保持盎然的生活情趣,登山览胜,临渊赋诗,努力寻找人生的快乐。
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升了他诗词文章乃至做人的境界。
后人发现很多流芳百世的诗词,都是他在困境中创作出来的。
陆九渊说过:“君子遇穷困,则德益进,逆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