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内心冲突·第十二章 施虐倾向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8-01-21 卡伦·霍尼

第十二章 施虐倾向

被绝望所支配的神经症患者,为了支撑自己生活下去,会尝试各种各样的应对策略。如果神经症尚未完全摧毁他的创造力,他可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能够给他带来收获的事情上,并以此应对生活的残忍。有的人可能会全身心投入某项集体性工作当中,有的人则可能投身于宗教活动或社交活动当中。虽然他们不可能在工作中表现出太高的热情,但不会对工作造成坏的影响,他们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还有一些人会选择适应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就像例行公事一样,既不会期望过高,也不会否定这种生活方式。在约翰·马昆特的小说《时间太少》中,就有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描述。埃利希·弗洛姆将它与神经症区别看待,将它描述为“缺失”状态。但是我认为这种单调正是由神经症造成的。

除了这几种应对方式外,还有一些人会选择将自己边缘化,在生活的边缘寻觅零星的乐趣。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人生抱负以及一切值得认真对待的东西。他们可能会从花天酒地、纸醉金迷这一类的事情中寻找偶然的快乐。他们可能不再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得过且过,自暴自弃,最后完全失去生活的乐趣。他们无法安稳地工作和生活,只能不断地追求短暂的刺激。酗酒成瘾就是这种状态症状的一种较为严重的表现,查尔斯·杰克逊的《失去的周末》一书将其描写得淋漓尽致。有没有这种可能性,肺结核和癌症等这类慢性疾病,是不是在患者无意识地让自己四分五裂的过程中埋下病根的?

最后,绝望还可以导致患者的破坏欲增强,为了在心理上获得补偿,于是他才过上了这种“假装正常”的生活。我认为施虐倾向的心理机制就在于此。

分析师将精神分析的重点放在“施虐倒错”上,因为弗洛伊德认为施虐倾向是人的一种本能。虽然分析师们认识到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施虐倾向的表现形式,但是并没有严格界定它,以至于将一切专横跋扈的行为或攻击性的行为都视为对施虐倾向这种本能的修正或者升华。比如争夺权力,弗洛伊德就将其视为对“施虐本能”的一种升华。追逐权力固然有可能让人的施虐倾向更加赤裸,可是它也有可能只是基于生存竞争的一种表现,而与神经症完全没有关联。比如,一个人将生活当成战场,那么他会认为所有人都是这个战场上的竞争对手。没有明确的界定,就意味着我们不知道该拿什么标准来判断施虐行为,也不知道施虐倾向会以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只能凭借个人直觉来判断哪些是施虐倾向,哪些不是。这对分析观察毫无助益。比如伤害他人这种行为,该行为本身并不能成为判定一个人有施虐倾向的证据。

在大范围的竞争中,或者在私人恩怨上,一个人伤害他的对手甚至同伴其实是一种迫不得已。他有可能是出于保护自己的原因而对他人抱有敌意,也可能是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惊吓或者伤害,所以要进行反击。尽管这种做法可能有些过激,但他在主观上会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不过,很多时候,我们也可能是打着“理所应当”的幌子来为施虐倾向做掩护。我们很难清晰无误地将二者区分开来。不过,这不能否认敌意有可能只是一种应激反应。对抗型患者认为自己在为生存做斗争,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攻击他人,这种情况我同样不准备将其归为施虐行为。尽管事实上有人的确受了伤,但是这种伤害的初衷并不是伤害本身,只是斗争的一种结果。说得简单点,这里所谈的攻击行为尽管也是基于敌意,但是并不是为了从伤害他人的行为中获得快感,行为的出发点,并不是一种病态的目的。

接下来我们就探讨一些常见的施虐态度。这种态度在那些不加掩饰的施虐倾向的人身上表现得很明显,尽管他们有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有施虐倾向。如果之后我提到了“施虐狂”一词,意指这个人经常有虐待他人的病态需求。

这种类型的人有奴役他人的心理需求,通常而言,他的理想奴役对象多为他的伴侣。他会挑选一个没有自己的理想、较为麻木和被动的人作为他理想的奴隶,一般这样的对象不会对施虐者有什么要求。这种施虐倾向可能表现为施虐者以自己的意愿来塑造或培养受虐者。在《皮格马利翁》一书中,希金斯教授对伊莉莎的塑造就是一种施虐行径。这种培养塑造可能有一定的正面作用,像老师教育学生、父母培养孩子等,甚至在性关系中也可能存在这种正面作用,特别是施虐者较受虐者更加成熟一些时。有时候在同性恋关系中也可能存在这种正面作用,比如一方为年轻的男人,另一方为年长的男人时。不过,因为这种塑造培养的真面目是肆虐,终究会露出狐狸尾巴。当受虐的“奴隶”有了自己的兴趣点,想脱离关系,或者自行交友时,施虐者就会露出他邪恶的一面。通常施虐者会陷入自己的嫉妒,这种嫉妒一方面赋予他强烈的占有欲,一方面又深深地折磨着他,进而他又反过来用这种手段折磨自己的“奴隶”。虐待者以主人自居,他对控制“奴隶”的兴趣远超过对自己的生活的兴趣。换句话说,他决不允许自己的伴侣脱离他,为此他宁愿放弃其他人际关系所能带来的好处和乐趣,也可以抛弃自己的事业。

施虐者奴役伴侣的方式非常相近,具有明显的特征,这是由双方的性格结构决定的。施虐者会努力维持这份关系,并且要让伴侣看到这份关系值得继续下去,因此他会对伴侣足够好;为了让伴侣明白他的好,他会满足伴侣某些需求,但他只会满足对方最低标准的精神需求;他会对伴侣说,除了他以外,别人不可能带给她这么大的快乐和性满足,也不会像他这么理解和包容她,他会说:“相信我,除了我没有人受得了你。”他为了蛊惑伴侣保持这份关系,还可能勾勒一个美好的未来,比如他会明着说或者暗示将来会与她结婚,并会爱她一辈子,让她更加幸福,有更多钱可以花。他偶尔会讨好她,说他很需要她。施虐者通过占有和贬低自己的伴侣,将她孤立起来,使得他的任何策略都非常管用。如果伴侣对他的依赖程度足够高,他还可能以离开她作为威胁她的手段。施虐者威胁伴侣的方法还有很多,考虑到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将会分开讨论。不过,我们想要理解这份关系为什么会这样,就必须先搞清伴侣的性格特点。作为伴侣的受虐者一般都是顺从型的人。他们害怕被抛弃,或者因为压抑了施虐倾向而非常绝望。这种情况我们会放在后面讨论。

实际上,在这份关系中,无论是受虐者还是施虐者,都会痛恨彼此的依赖。如果施虐者还有一定的疏离倾向,那么会觉得他在伴侣身上所花的情感和精力都是不值当的。他还可能责怪伴侣太过依赖他,而根本没有意识到正是他的控制造成了这种后果。他在表达对伴侣的不满,扬言要离开对方时,一方面的确有自己的不满和恐惧在内,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在通过恐吓更进一步地控制伴侣。

渴望奴役他人并不代表所有施虐狂,还有一类施虐狂以玩弄他人感情为乐。这种行径带给他的快感,就像乐师玩弄乐器时一样。索伦·克尔凯郭尔的小说《引诱者日记》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人,他沉迷在这种游戏中不可自拔,而对自己的生活完全持冷漠态度。什么时候该表现出兴趣,什么时候该表现出冷漠,他控制得得心应手。他在观察和预估女孩们对他的反应时可谓准确得出神入化,他总有办法来激起和控制她们的情欲。他从来不关心他的行径会对那些女孩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他只有在玩弄她们以满足自己的施虐需求时才拥有这份敏感。索伦·克尔凯郭尔的小说所描述的玩弄人心的阴谋诡计,全都是无意识的。所有这些阴谋和手段都有如下的共同点:抬高和贬损,吸引和拒绝,激奋并痛苦,迷醉而又失望。

施虐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他们是自私的,伴侣只是他们利用的对象。有时候,除了施虐的目的外,这种利用也可能是为了从对方身上获得某些好处,图谋好处也是目的之一,但这种所谓的好处,往往只是一种幻觉,他所付出的实际上远远超过他所得到的。不过,即使是毫无回报的利用,也能让施虐狂无比亢奋,这种快感和从别人那里占到便宜是一样的。施虐者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住受虐者,而后永不知足地向受虐者提出各种各样的高要求,如果受虐者没有做到他所要求的,他就会设法让对方感到愧疚和羞惭,这种利用他人的手段将施虐特性暴露无遗。施虐者有无穷无尽的理由让自己感觉受到了不公正对待,继而理直气壮地提出更多的要求。即便施虐者提出的所有要求都得到了满足,他也不可能心存一丝感激,在易卜生的戏剧《海达·高布乐》中,就很好地描述了这一点。另外,这部戏剧还表现出了施虐狂如何用这些要求一边满足自己的变态欲望,一边伤害别人。这些要求可以是任何方面的,如性、职位、财物、受虐者的另眼相看、不离不弃和无限忍耐等。它们在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仅仅是施虐者千方百计、花样百出地利用受虐者来填补他精神世界的空虚。海达·高布乐身上也有这种特征,她的生活缺乏激情,于是不断地寻求刺激,又永无休止地抱怨生活无趣,再像吸血鬼一样从伴侣身上榨取活力来填补她自己的空虚。这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意识的精神需求,很可能是施虐者利用他人和要求他人的根本原因。

施虐者还有一种想要挫败他人的倾向,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后,就更加明白利用的本质了。并不是说施虐者从来不愿意付出,吝啬绝不是施虐者的特征,有些时候他可以表现得非常大方。挫败他人是施虐者的一种无意识冲动,但这种冲动带给他的往往是快乐的进一步丧失,以及绝望和失去生的乐趣。他不愿看到受虐者有任何的满足和快乐,这会让他格外愤怒,因此他不惜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挫败或毁灭受虐者的快乐。假如伴侣渴望见到他,他就会表现得非常冷漠;如果伴侣主动提出性交意愿,他就会兴致缺缺,甚至会阳痿;他处处流露着一种忧郁,一言一行都让人感到压抑和不快;任何积极肯定的事他都不愿做,或者只是嘴上说说。“他的腐朽充斥着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如同墨汁。他用不着做什么,对他来说仅仅活着就够了。”英国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的话很好地诠释了施虐者,他还说,“这是一种穿着文明外衣的野蛮!这是一种精心修饰过的权力欲望!这是怎样的一种惊世奇才啊!他的阴霾居然有如此巨大的传染力,哪怕最高昂的兴致都会被它窒息,变成沮丧。”

除了上面的那些倾向外,施虐者还有一种想要贬损和羞辱他人的倾向,这一倾向和其他几种倾向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揭别人的疮疤,是他的一大乐趣,而发现别人的缺陷和弱点简直就是他的一大天赋。他能通过直觉敏锐地找出别人的敏感处和薄弱点,从而进行无情地攻击。但他又会将这种行为合理化为坦率、意在助人。在他想来,他是因为不太放心别人的能力和品性才这么做的,但是如果有人质问他,他这么做真的是因为不放心吗,他会立刻心慌意乱、局促不安。当然,患者的这种倾向确实有可能外化为对他人不信任。“要是那个家伙值得我信赖,我又何必多事呢?”他会这么说。但这种不信任,其实是因为他打心眼儿里轻蔑他人。他在做梦时,梦到那个人变成了老鼠、蟑螂等一类恶心的东西,连梦中都如此,他又怎么可能信任别人呢?施虐者只是意识到了他对别人的不信任,而没有意识到这种不信任源于他对别人的轻蔑心态。与其说这是一种倾向,不如说是一种喜欢盯着别人的短处看的怪癖。我觉得这样说更贴切。一方面,他总是挑别人的毛病;另一方面,他自己的毛病总是有办法将之外化,将责任推给别人。当他刺激得别人局促不安时,他能够立马注意到,对于别人的这种反应他会更加鄙视。他从来不会反思,这正是他想要的。如果被刺激的一方没有表现出不安,他又会义正词严地谴责对方不坦白,或者谴责对方藏着见不得人的秘密。他把受虐者一方调教成自己的傀儡,但他从不认为自己该为此负责,而是反过来埋怨对方太过依赖他。无意识的蔑视,不仅表现在用言语刺痛对方、伤害对方上,还表现在行动上,比如侮辱性的变态性行为。当施虐者的这些行径没有满足他的蔑视倾向时,或者反过来受辱时,他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别人的利用、侮辱和控制,他会情不自禁地发怒。他认为,无论怎么折磨冒犯者都是天经地义的,殴打、踢踹,哪怕杀死对方都不为过。他也有可能压抑自己的疯狂冲动,但紧接着他就会因为内心的焦灼而陷入一种急性恐慌中,甚至反映到身体上,表现为某种机体功能的障碍。

施虐倾向的患者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迫切需求,才做出这等残酷的举动呢?换句话说,施虐倾向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施虐倾向是性驱力的倒错”这一假设站不住脚。尽管施虐倾向确实在性行为中有所表现,但是据我所知,大部分的病态倾向,都会在性行为中有所表现,这跟它们表现在行走姿态、笔迹和工作方式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施虐过程的确会伴有某种兴奋,或者像我多次说过的那样,带有一种令人惊诧的亢奋,可是仅凭这些就妄下结论,认为这些兴奋或者激动在本质上都是性欲,无异于说“所有的兴奋都是性兴奋”,这显然是错误的,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从现象学来分析,性兴奋和虐待狂的兴奋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

有一个说法很有吸引力,即肆虐冲动是童年虐待倾向的持续。支持这一断言的证据是,幼儿经常残忍地对待更幼小的孩子或动物,并且表现得很开心。有些人在看到这种表面的相似性后,就坚信成年人的施虐冲动是由幼儿的残忍发展过来的,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成年人的残忍属于另外一种虐待倾向,它表现出的一些特征是幼儿的残酷所不具备的,这一点我们有目共睹。儿童的残酷行为,看起来只是单纯的应激反应,一般出现于受压或受委屈的时候,它的动机是:通过对更弱小的对象进行报复来肯定自己。相较而言,成年人的虐待倾向显然有着更复杂的动机,而且表现形式也更复杂。上述那种貌似有道理的断言,就像所有动辄便以儿时经历来解释成人反常表现的理论一样,都不能回答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导致早期残忍持续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上述的那些断言不过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罢了,都只是看到了虐待狂的某一个侧面。一种只看到了性欲,另一种只看到了残忍。甚至连这两个现象自身都没有合理的解释。埃里希·弗洛姆认为:施虐狂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他只能利用受虐者来构建一种生活,就像一种共生关系一样,实际上他并不是想要毁灭自己所依赖的伴侣。弗洛姆的这一观点相比其他人观点显然更加接近问题的本质,但同样不是正确答案。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依然无法给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强迫施虐狂去干涉他人生活的因素是什么?另外,为什么他会采取那种特定的方式来实施干预。

既然我们将施虐倾向当作一种神经症来看待,那么我们就应该致力于研究诱发该症状的人格结构,而不是将解释该症状当作首要的工作任务。如果我们站在这个角度看问题,情况就一目了然了:只有感觉自己的生活毫无意义的人,才会表现出明显的施虐倾向。人们其实早就通过临床检查感觉到这种隐藏着病症背后的情况了,甚至比发现病症本身还要早。在海达·高布乐和他的诱奸者身上,是不存在理想和抱负,以及所作所为的意义的,他们的生活早已枯竭。当一个人的生活变成这个样子后,剩下的出路,要么是向命运妥协,继续忍受一切,要么就反过来憎恨和报复生活。他觉得自己是一个被抛弃的人,于是对其他人怀有深深的敌意,可最终战败的一方总是他。他开始憎恨生活,憎恨生活中一切积极、正面的东西,然而在这种憎恨中又带有一种燃烧般的嫉妒。这种嫉妒就像一个人渴求某物,却总是得不到时所产生的嫉妒。这种人的憎恨和嫉妒,源自于他自以为生活抛弃了他。尼采称这种状态为“Lebensneid”,意思是“生活在嫉恨中”。这种人感觉不到别人也有各自的不幸,他只能感到当自己饥寒交迫时,别人正围在餐桌旁享受大餐;“他们”在享受健康、闲适、爱情、创作,并且都有自己的归宿……他仇恨“他们”的一切快乐和幸福。凭什么“他们”能享受他享受不到的自由和幸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痴》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贴切:他们的幸福和快乐,让他忍无可忍,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把它们踩在脚下。小说当中那位患有肺结核的教员的行为就很好地体现出了这种态度,他往学生的面包片上吐口水,只有在欺凌他们的时候他才很有快感。这种有意识的行为就是从报复性的嫉妒中生出来的。打击他人的快乐,和使他人受挫通常是施虐狂的无意识行为,不过与上面的那位教员一样,他的出发点是卑劣的,都是一种“我痛苦你们也别好过”的心态。他看到别人像他一样失败和堕落,就会感觉舒坦多了,因为这样一来,他会觉得受苦的人终于不再只有他一个人了。

他的嫉妒和痛苦是如此刻骨铭心,以至于必须找方法来缓解。另一种缓解方法就是“酸葡萄”策略,而且他将这一方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哪怕是经验老到的观察者也很容易受骗。这是因为,他会竭力否认自己心怀嫉妒,并将它很好地掩藏起来。他总是盯着生活中的沉重、丑恶和痛苦的一面,这种专注除了能表现出他的嫉恨外,更能表现出他有心向自己证明自己的眼睛是多么雪亮,洞察力是多么敏锐,对人生的理解是多么透彻。这也是他喜欢揭别人短处和贬损别人的原因之一。他看到一位美女时,首先注意到的总是她的缺陷。他进入一个房间后,一眼就能看到某件家具与其他的摆设不协调,或者某个部分的颜色与其他地方不搭,并且目光长久停留在上面。哪怕是一场非常出色的演讲,他也能游刃有余地从中挑出毛病来。总之,他擅长发现别人生活中的各种差错,以及别人的性格缺点和可能的不善动机。他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存在缺陷或较为负面的事物上,而将其余的统统忽略,但如果他善于强词夺理,就会粉饰自己的这种倾向,将它说成是对不完美事物的过分敏感。

通过这些策略,他的嫉妒和憎恨的确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不过他喜欢贬损他人的心态,又令他持续不断地产生更多的失望和不满。如果他没有子女,他会觉得有孩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体验,可他体验不到。如果他有孩子,又会将自己该负的责任视为人生中最沉重的负担。如果他有性对象,他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如果他没有性对象,他又会觉得自己好像被剥夺了什么,与此同时还对禁欲的危险忧心忡忡。如果他没有外出旅行的机会,他会觉得这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感到非常没面子;如果他有了这样的机会,他又会因此陷入苦恼,因为他害怕旅途中出现的任何不方便。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理由对别人失望,并且让他们知道这一点,同时这也是他无休止地向别人提出各种要求的自以为是的理由。实际上,即便他的所有要求都得到了满足,他也不可能感到满意。他从来没有想过,长久以来他最不满的其实正是他自己。

贬损他人、嫉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满,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施虐倾向。那么,施虐狂专挑他人毛病,永不知足地向他人提出要求,挫败他人,伤害他人的这些行为,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了。不过我们想要理解施虐狂的施虐倾向所造成的破坏性以及他的傲慢和偏执,就必须认识到,这些都是他的绝望所造成的后果。

施虐狂同样有理想化形象,而且该形象同样符合高尚而理想化的道德标准,尽管他的所作所为事实上连人性美德的最基本要求都达不到。这类人因为永远无法达到理想化形象的标准而感到绝望,所以无意识地或有意识地选择了破罐子破摔,并且沉溺于卑劣的行径中,体味绝望的快意。这和我们之前谈到过的一类人是完全一致的。他这样做会令真实自我与理想化形象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继而,他会感到自己彻底无法回头了,也更加无法宽恕自己了。随着绝望的加深,他会越发肆无忌惮,因而他觉得自己反正已经一无所有了,不在乎再失去些什么。如果不能扭转这种局面,他就永远不可能对自己采取一种新的、具有积极性的态度。如果不打破这个僵局,就企图用某种办法提高他的积极性,除了会暴露治疗者根本没有弄明白患者的状况外,不会有任何有建设性的成果。

他对自己的不满会发展到令他不能正视自己的地步。他变得更加偏执,因为他害怕被自我厌恶伤害。他需要拒绝一切外部的批评、冷漠和轻视,因为这些东西会碰触到他的自卑,他的策略就是,将这些视为别人的不公正对待,继而通过攻击别人来免除攻击他自己。这个模式已经发展为一种自我保护的堡垒了。我们用前面引用过的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过程。一位女性患者抱怨自己的丈夫缺乏果断,总是犹犹豫豫,可当她意识到她真正生气的其实是她自己有犹豫不决的毛病时,她简直想把自己撕碎。

有明显施虐倾向的人为什么一定要贬低别人,为什么有一种疯狂地想要改造他人——最起码想要改造他的伴侣——的欲望?现在我们换了一个角度看问题,是不是就能够理解了?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看到这一策略背后的强迫性。他自己无法达到他的理想化形象的要求,于是他期望自己的伴侣能够达到,而且是强迫对方达到。如果伴侣无法达到时,他就会无比愤怒,并将愤怒发泄在伴侣身上。有时候,施虐者也可能会问自己:“为什么我非要管他呢?他爱怎样就怎样。”但显然这种理智的考虑不会付诸实际行动,因为他并没有解决自身的冲突。他将自己的倾向外化,将自己施加在伴侣身上的压力合理化为“爱”或者希望同伴更好地“成长”。可事实上,我们很清楚,他并不是真的希望伴侣依照他自己的天性、遵循他自己的内在规律而发展,同样,这也不是爱,不是真的关心。他只是将自己的理想化形象强加在了伴侣的身上,让他来完成这项他自己无法完成的任务。他在做这件事的时候理直气壮,并且有一种成就感,这是因为他为了不受自卑的伤害而产生的自大心态在起作用。

理解了施虐狂的这种内心斗争后,我们就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他的报复倾向了。报复倾向是施虐狂症状中的另一个更加具有代表性的因素,它像毒药一样渗透进了施虐者的每一个细胞中。他的报复具有强迫性,因为他只能用这种办法来驱逐内心强烈的自卑。他必须认为是别人毁了他的生活,他们应该为此负全部责任,作为补偿,他们也要承受他的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他无法看到绝望来源于他的内心。而且,由于他的偏执,他认为他本来不应该有任何苦恼,一切苦恼都是拜别人所赐,他才是受害者。他的同情心和爱心都被他的报复欲望给摧毁了。他会想:是他们毁了我的生活,我受苦的时候,他们却在享乐,我凭什么要对他们心存同情?他的报复欲望可以是有意识的,这一点取决于他所报复的对象。比如,他要报复的人是他的父母时,也就有可能意识到这一点。他没有意识到的是,报复欲是一种浸透了他整个人格的病态倾向。

我们对施虐狂倾向的人进行了上述这些了解后,就能看到他是这样一种人:他觉得自己被抛弃,无法从厄运中挣脱,于是倒行逆施,盲目地将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我们还看到,他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痛苦而将不幸强加给他人。这些解释并不是完整的答案。施虐者的那些不惜一切代价的疯狂追求,单用破坏性这一个方面是解释不通的,迫使他做出施虐行为的驱动力,必然能给他带来某种至关重要的好处才对。这种说法看起来与前面的断言相互矛盾,前面说施虐行为是丧失了希望后的产物,可一个人如果绝望了,还会有强烈的愿望和追求吗?我们要从施虐者的主观意志来看待这个问题。他确实通过贬损别人,令自己极具破坏力的自卑减轻了,同时还衍生了一种优越感。可以看到,他的确从中得到了具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不仅如此,他在改造他人生活的时候,所获得的不光是令自己兴奋的支配感,还获得了一种生活的替代价值;他玩弄和利用他人感情的时候,以别人的情感生活暂时填补了自己的情感生活的空洞,所以大大减弱了自己贫乏空虚的感觉;他挫败别人的时候,获胜的成就感让他暂时忘掉了失败的生活带给他的自怜自艾。也许他最强大的动力,就是通过报复而换取胜利的愿望。

同样,他如饥似渴地寻找兴奋和激情,也可以认为是他的追求的动力源。心理平衡、人格健全的人,是不需要这种刺激的,越成熟稳重的人,就越不会在意这些。但施虐者只有愤怒和挫败他人的快感,其他情绪几乎全都被压抑了,因此他的情感生活无比空虚。他想要肯定自己的价值,首先需要找到存在感,而这些刺激就是他证明自己还活着的唯一手段。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他与别人的有效互动基本只体现为虐待关系,而他在实施虐待时,会从中体验到一种力量感和强大感,这更加巩固了他无意识的全能感。施虐倾向的患者在接受分析时,会对自己的施虐倾向经历一个深刻的认知过程。初次意识到自己有这些倾向时,他必然会十分抗拒,即便在口头上承认社会的普遍标准,对这些倾向进行批判,但也不会真的认为自己有毛病。之后,他可能会在一个短暂的时间段里反感自己,并且做好了放弃虐待狂这种生活方式的准备。这时候,他会有种即将失去某个无比重要的事物的感觉。而后,他会第一次有意识地体验到虐待别人的兴奋。他可能开始担心,分析只会证实自己是一个卑微的弱者。这种主观产生的顾虑,在我们的分析过程中经常能看到,它和其他顾虑一样,并非毫无依据。分析会剥夺患者一种能力,即利用别人来填补自己情感空洞的能力。当他失去这种能力后,他便会意识到自己的绝望,会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无药可救的可怜虫。到了一定的时候他还会意识到,自己从虐待行为中体验到的力量感和强大感只是“赝品”。但是因为他无法获得真实的力量和自尊,他会舍不得丢弃这件“宝物”。

现在我们看清了施虐狂所追求的“成功”的真面目,那么,我们前面的断言,与绝望者不惜代价地追求某个目标这一说法,显然并不矛盾。因为他所追求的只是一些“赝品”罢了。自由和自我实现从来不是他所追求的目标。带给他绝望的因素原封不动,他也不期望自己有能力改变什么。

肆虐倾向意味着带着攻击欲望和破坏欲望生活。通过施虐狂方式所获得的情感收获,同样只是替代品,因为他期望他人帮助他实现。可是对于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来说,这是他唯一可以采用的方法。他不惜代价追求目标,其实是一种绝望的表现。他自认为已经一无所有了,所以只能够从别人身上索取。从这个意义上讲,施虐者的追求,无异于企图向他人索求补偿,这个目标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他在狂热地追求目标、挫败他人的过程中,可以暂时忘记自己的失败感。但因为破坏性因素的存在,他的这些追求必然会给他带来负面的影响。

首先,他的自卑感会越来越深,这一点我们已经说过了。另一个重要的影响是,这会引发他的焦虑。一方面,他害怕受虐者会报复他。他深信,只要让受虐者逮到机会,对方就一定会“以不公正的方式对待他”。换个角度说,他必须随时保持进攻姿态,好让受虐者即使想报复他也无机可乘。他以主动出击的姿态作为保护自己的手段,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在他的潜意识中,他确信自己是无懈可击的,因此带着一种高傲的安全感:他的身上没有弱点,他永远不会生病,不会受伤,不会发生意外,甚至不会死亡。显然,这种虚假的安全感很容易被摧毁,当别人不经意间或者故意伤害了他,他可能立刻陷入恐慌。

他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对他自己的破坏性和不稳定性的恐惧。他觉得自己身上就像绑着一个装满炸药的炸弹一样,必须高度警觉,超限自控,才能够避免危险发生。一次醉酒就可能暴露那些能够引爆危险的因素,所以当他喝醉酒后会变得极具破坏性。有一些特殊情况更容易让他意识到他的那些冲动。比如当他遇上对他具有诱惑力的因素时。在左拉的小说《人面兽心》中刻画了这样一个施虐狂,他被一个女孩吸引,居然生出了杀掉她的冲动,进而陷入恐惧当中。患者的突发性恐惧也可能在看到一场事故或者某种残忍的举动时被诱发,因为他的破坏冲动很容易被这一类场景给激发出来。

在很大程度上,施虐倾向被压抑,是产生焦虑和自卑的主要原因。施虐者通常都意识不到自身的破坏性冲动,哪怕压抑的程度可能有的轻些有的重些,这听起来好像有些不可思议——施虐者居然不知道自己有施虐倾向。事实上,他偶尔可以意识到自己渴望虐待比他弱小的人,也可能意识到自己经常幻想施虐情景,还可能意识到当自己从别人身上看到或幻想到施虐情景时会感到十分兴奋。但是他并没有把这些零零碎碎的意识联系起来。平日里他对别人的所作所为,大部分都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事后也意识不到。问题之所以会变得如此模糊,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感觉,以及他对别人的感觉,都是麻木的。他无法从情感上体验到自己的所作所为,除非他能改变他的麻木状态。还有一点,施虐者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欺瞒受他影响的人以及他自己,以至于他们和他都意识不到他的行为其实是一种肆虐行为。施虐狂是严重神经症的末期阶段,我们必须牢记这一点。产生施虐倾向的特定的神经症结构,决定了他会以哪些借口来对自己和他人隐瞒他的施虐倾向。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下面举三个人格类型的施虐倾向。

顺从型的人奴役伴侣,在无意识中认为这是在“爱”。他以可怜无助、充满恐惧又体弱多病为理由,觉得伙伴理应照顾他。他有任何需求,都会期望伴侣为他达成。他无法忍受孤独,所以伴侣就应该一直陪伴着他。他的责怪也是间接表现出来的,他总是无意识地向他人说明,别人给了他多少苦头。

对抗型的人在表达施虐倾向时,同样是无意识的,但他不会用别的“幌子”来掩饰。他有任何需求、不满或者轻蔑,都会直接表达出来,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坦诚、直率,他总有办法合理化自己的行径。他对别人的轻蔑和利用,都会外化,而后对别人说,他才是被虐待的人。

疏离型的人会以温和客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施虐倾向。他挫败他人的手段,可以用“绵里藏针”来形容。他随时随地做出一副准备离开的姿态,一方面威胁别人,让别人感觉到他的重要性;一方面又暗示别人,他们打扰到他了,或者让他感到不自由了。如果别人这时候表现出窘迫,他会感到很有成就感。

患者的施虐冲动还可以被压抑得更深,然后转变成所谓的倒错的施虐狂。这种情况是:患者由于过分惧怕自己的冲动,便退守自我,超限自控,竭尽全力不让自己的冲动暴露出来,不让自己和他人察觉。这时候,他对任何类似自我肯定、攻击和敌意的东西,都退避三舍,于是他对自己的压抑会更深,更全面。

用一个概括性叙述也许能更好地说明这一进程所导致的后果。严格自控、不让自己对别人做出任何一点施虐行为,到了结果最坏的时候,他连提出要求的能力也丧失了,更谈不上负责或担任领导职位了。他甚至连合情合理的嫉妒心也压抑了,至于别的方面就更加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一个好的观察者会注意到,这类患者每遇上不顺心的事,都会反映到身体上,比如头疼、胃痛或者其他症状。

在利用他人方面过度退守,就会导致自卑感过度膨胀。他会变得不敢有自己的任何愿望,更不敢表达愿望;不敢觉得自己受了虐待,更不敢反抗他人的虐待;不敢维护自己的权益,宁肯被他人利用;觉得达成别人的期许或要求才是最重要的,而自己的则不值一提。他一方面为自己的步步退让感到羞耻,认为那是懦弱的表现,一方面又因为想要利用他人而感到恐惧,于是陷入进退维谷的危险境地。最终他做出的反应就是,抑郁或者某些机体功能出现紊乱。

与此同时,他会表现出过分的宽厚和温和,不仅不再做出挫败他人的举动,还时刻担心别人对他产生不满;他会矫枉过正地避免任何可能伤害他人情感的事,以及使他人受辱的事;他还会下意识地说一些讨好他人的话,比如赞美别人来让别人信任他;他会不经思考地立刻将过失揽到自己身上,并一个劲道歉;如果迫不得已必须批评别人,他会选择用最委婉顺耳的措辞。就算受到了别人的不公正对待,他也会表示“谅解”。可实际上,他在这么做的时候,内心是非常痛苦的,因为他对任何委屈都非常敏感。

情感方面的施虐冲动处于过度压抑的状态时,患者可能会觉得自己毫无魅力。他真心实意地相信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别人的任何关注都只是一种施舍,哪怕有证据表明事实正好相反。他的这种不如别人的感觉,显出患者的自卑已经渗透到了他的意识中。不过我们必须指出,患者认为自己没有吸引力,可能是他面对一些令他兴奋的诱惑,比如奴役他人或拒绝他人时所产生的无意识自我退缩。有一个情形通过分析会变得越发清晰明朗——患者无意识地勾画出了他自己的情感蓝图,尽管它与正常的爱还有很大距离,但也足以让他产生这样一种变化:当初的“丑小鸭”逐渐意识到了自己有吸引他人的愿望,并且他也有这样的能力。不过,当他的主动示爱真的得到对方的回应后,他又会轻视对方,带着怒意远远避开。

伴随着这种变化所表现出的性格特点具有很大的欺骗性,甚至难以对它们做出评价。他会表现得像顺从型人格一样。但我们知道,广泛意义上的施虐狂通常都是对抗型。只有倒错的施虐狂才会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明显的顺从倾向。可能他在童年时代遭受过巨大的挫折,不得不表现出顺从的姿态来保护自己,在自己的真实情感外披上伪装的外衣,面对压迫他的人时,不是去反抗,而是转而爱他。这种冲突会伴随着他的成长而一天天增强,直到他再也承受不住——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青春期前后。他会选择退缩到孤独中自我慰藉。这片逃避现实的世外桃源并不能提供永久庇护,因为失败所带来的打击又会让他无法忍受孤独。于是他重返旧路,像最开始那样,依附他人。不过,这种“倒退”并没有真正回到从前,他有了强烈的被人喜爱的需要,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来避免孤身一人的处境。可是与此同时,他还有着向孤独退缩的需要,这一需求与他亲近他人的愿望相矛盾,导致他得到温情的机会越来越少。这场内斗弄得他疲惫不堪,甚至陷入绝望,继而产生虐待他人的欲望。可他必须压抑这种冲动,因为他仍有对他人温情的需求,他以严苛的自控将自己的施虐冲动完全藏匿起来。

他可能意识不到,他处于这种两难境地下,与他人相处变得非常艰难。他显得腼腆、拘谨、矫揉造作。他不得不随时扮演与自己的虐待冲动相反的角色形象,而他自己信以为真,认为自己真的喜欢和别人亲近。在分析过程中,当他知道自己对他人的感情不是他认为的那样,或者当他知道他对别人根本没有感情的时候,他便会大吃一惊。紧接着,他会尝试放弃那种对别人有真感情的假象,并且本能地将注意力聚焦在自己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感情上。他的这一策略,其实是他无意识地避免承认自己的施虐倾向,所以宁肯不去感觉到它。可是,如果他想拥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他就必须认识到他的这些倾向,并且尝试去克服它们。

然而,训练有素的观察者不难看出,这种状况下的某些因素,标志着施虐倾向的存在。比如,尽管他采取的方式非常隐蔽,但依然能看出他的一些习惯性的举动暗藏着利用、威胁和挫败他人企图。或者,他经常无意识地轻视他人,这种态度非常明显,他将这种轻视合理化为他看不惯卑劣的人。还有一种表现能证明他的施虐倾向的存在,那就是他经常做出一些自相矛盾的事。比如,患者有时候特别敏感,将别人的一些行为视为对他的利用、轻蔑或支配,而有的时候,面对别人的真正虐待,他却可以耐心忍受。最后一个证据是,他总是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看起来就像非常享受这种感觉一样,换句话说,他表现得像一个“受虐狂”一样。我们其实应该避免使用“受虐狂”这个词,因为这一术语以及它所包含的概念太容易造成误解。我们更应该描述与该证据相关的因素。患者压抑自我,不去维护和肯定自己,他在各种场合下都心甘情愿接受别人的伤害。但同时,别人的明显肆虐行为又深深吸引着他,让他感觉自己是个懦弱者,并因此陷入痛苦中,他对公然施虐者既憎恶又钦佩。而施虐者也会被他吸引,因为施虐者总是情不自禁地认为自己才是受害者。他就是这样将自己放到了一个被利用、被轻视、被挫败的位置上的。他并不是真的喜欢被虐待,所以他会感到痛苦。这种生活模式带给他的好处是:别人对他施虐,让他得到了一种满足自己的施虐冲动的机会,而且还不用意识到自己的施虐冲动。通过这种策略,他在自己的冲突中转危为安,将自己定位为无辜的受害者,并且有资格谴责施虐行为。不过,在他的内心深处,暗暗希望有朝一日将虐待他的人踩在脚下。

我所描述的这种情况,弗洛伊德同样观察到了,但他为了将这些现象纳入他的整个哲学框架中,在没有存足证据的情况下对将它们进行了概括,而后将它们当成了可靠的证据推而广之。他这么做反而将该观点的可信度降低了。他认为这些现象能证明人生来具有破坏欲,这是人的本能,无论他表面上多么优秀。可我认为,这种情况只是特定神经症的特定产物。

我们回过头来看本书开头所讨论过的某些观点。那些观点,有的把施虐狂患者视为性欲倒错者,有的把他们视为卑劣而恶毒的人,尽管用的也是学术用语。我们所得出的结论,相比这些观点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性欲倒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症状,即使施虐狂患者身上表现出了这种症状,也只是他对他人的所有态度中的其中一种而已。施虐者固然有破坏倾向,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当我们理解了它们后就会明白,实际上,这些表面上有失人性的行为,只是一个承受着巨大痛苦的人用来将自己藏起来的屏障。这种观点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通过分析影响这个人的希望。我们已经知道,他是一个被生活击垮的人,因此一边在绝望之中挣扎,一边努力寻求补偿。

[1] 请参阅林语堂的《啼笑皆非》。他在《成绩》这一篇里说,他感到十分懊恼:为何西方文明如此不理解这些精神法则。——原注

[2] 卡珊德拉是希腊、罗马神话中特洛伊城的公主,拥有预言能力,但没有人相信她的预言。传说在特洛伊战争中,她警告特洛伊人“木马内藏有一支军队”,但特洛伊人不愿意相信她的话。——译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378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56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702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59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6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36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49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79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6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38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5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03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6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5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01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9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iOS内存泄漏的常见情况 1.声明delegate为strong类型,简而言之,如果父VC持有子VC,并设置子VC...
    husky_duang阅读 10,135评论 0 2
  • 我叫白月忧,在圣夜学院已经3年了。因为天赋高,悟性强,被选入了学生会
    丨触梦人丨阅读 220评论 0 1
  • 姓名:庹亚军 公司:宁波贞观电器有限公司 组别:第235期 利他一组 【日精进打卡第 58天】 【知~学习】 《六...
    tyj小电工阅读 14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