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在路上的自己
我是一个非常善于自我怀疑的人,当然,非常感谢你允许我把不自信以及没有毅力说得如此的文艺。
我总是在事情做到一半的时候就开始陷入自我怀疑的状态,然后不停地考虑自己到底能不能成功的问题,继而就会联想到一系列会导致事情失败的原因,以及失败以后的结果。
最后,如你所料,事情的结果就是我觉得自己的怀疑快要把自己折磨疯了,我坚持不下去了。
我知道这样的状态叫做半途而废,也明白自己缺少了一种叫做坚持的毅力。但是很多事情不是说你明白了就能够改变的,就像是很多人听过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一生一样。我知道,我明白,但我就是改不了。
直到我有一次真的惹火了我的语文老师,他罚我把俞敏洪的成功事例概括总结了很多遍(我当时的语文老师是个俞吹,他非常的敬佩俞先生),每天写一篇,上学时按时上交给他。
这一度成为了我学生时期的噩梦,但是同时,我同样也得到了很多的收获。我到现在还能比较完整的概述俞先生的成功史,借此机会很大家分享一下。部分记不太清的名号和经历有参考百度,希望大家见谅。
北京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俞洪敏先生,新东方教育集团的董事长、洪泰基金联合创始人、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拥有着众多高高在上的称号。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艳羡他人到中年,功成名就,获得了如此之多的殊荣。
但是我想说,如果把这个成功的机会摆在另一个人面前,那个人未必就能成为另一个“俞敏洪”。
俞先生曾连续两次高考落榜,后来终于在家人的鼓励下好不容易考上了北京大学。但是在这个人才集结的地方,性格内向的俞先生因为不够优秀,所以总是被人嘲笑,他也曾和我们一样,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但是和我们(尤其是我)不同的是,虽然对未来很不安,但是俞先生想到的从来都不是放弃努力,当一条咸鱼。他所做的是拼命巩固自己唯一的优势——英语,给自己创造加分点,最终也因为优秀的英语成绩让他毕业之后能够留校任教。
俞先生曾经一度认为自己会就这么一直风平浪静的过下去的时候,生活又给他开了个大玩笑。
当时的“美国梦”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颇深,大家都想方设法的要出国去追寻自己的梦,俞先生也不例外。但是显然俞先生的运气不太好,想为自己出国留学攒点钱的他因为私自在外授课,被北大公开处分。这个处分被北大用广播,有线电视以及校内的公告栏通报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
这样当着自己的学生,同事的面前被公开侮辱,每天忍受着其他人异样的眼光的打量,怕是没有几个人没够接受的了的,更何况是本来就有些自卑的俞先生呢?于是他从北大离职。
但是离职之后,原本就微薄的收入来源彻底断掉了,而生活却还是得继续啊,他还要养家糊口。于是俞先生开设了自己的英语辅导班,这大概就是新东方的雏形了。
因为没有资金,没有场地,没有人脉,一无所有的创业使俞先生不得不放下所有的尊严。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个辅导班,他经常半夜偷偷去各处张贴辅导班的小广告;为了结交更多的人脉,他不惜喝酒喝到去医院抢救;为了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报名听课,他各种较劲脑汁,想了很多的办法;为了租一个四面漏风的农村平房作讲堂,他不得不和妻子节衣缩食。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那时候咬着牙坚持下来了的俞先生。他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成功人士。他经历了时间和种种困难的洗礼,完全改变了自己贫穷、自卑、焦虑和迷茫的过往。
这个关于俞先生的故事,曾经因为被罚写了很多遍,导致它成了我最不喜欢但最熟悉的一篇励志故事。如今再次讲出来,是希望能让正在坚持过程中的我有所感悟,不要再给自己找借口,努力一点,坚持住,你也一定想看看事情到最后自己能变成什么样对吗?
如果你的目标是挖一口水井,那么就在一个地方一直挖下去,也许你需要比其他人花更多时间,做更多努力以后才能看见水,但是至少这样做,你成功的挖成了一口井。
但要是你不断地更换挖井的位置,在每个位置都只浅浅的尝试性的挖两下就放弃了,那你一辈子也挖不出一口井。
致在路上的自己:
未来的路那么长,你还要继续走下去,记得坚定自己的方向,这一次,不要再轻易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