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家都为味一和食有台湾味的猪排饭暗暗预留出胃容量。如果吃了这两样,我还能吃下什么。这对我妈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她也不用再不停给我报菜名不停被我否定,而是直接说“去吃味一吧“或者”那还是猪排饭噢?”
我高中附近就有一家味一。记忆里只要是去吃味一,我妈必开电瓶车(实际路况不允许),车后坐着睡眼惺忪的我。先遭遇一轮解放桥上风的洗礼,然后我妈的小电驴稳稳当当的停在味一门口。雷打不动的靠两个肉包一碗馄饨唤醒我沉睡的身体。以及愉快的接受“又要读书啦”这一既定事实。
只要吃味一都会很开心,不单单是因为肉包好吃。(也是真的好吃。)我妈送我上学路上不停地在强迫我背语文课文背英文笔记背文综重点,即使不背呢,还是会跟我讲人生讲道理。当然了,也会偶尔互相讨论一些细小的八卦。但常常峰回路转,出其不意的在前面兜住我,“我看你啦,书是一点不要读的,讲点野话很在行的。”很奇怪,去吃味一我妈就不会强迫我做这些,所以有关那两个肉包和馄饨以及偶尔的锅贴的感觉,味蕾和回忆都帮我记住,和头脑中愉悦的神经元相连。
现在再坐在长凳上吃那老两样,不会赶时间吞下最后一两个馄饨,连蛋丝也只能胡乱跟着汤舀两勺算数。却还是很喜欢坐在位子上左右观察人群。人多的时候一位难求,常常是我先去观察环境看哪个位子上的人快结束了,我就站到旁边。遇上过一次中年男子和中年大妈争位子吵架。一个说是自己先来的,东西还放着。一个则说意思是位子空着还不能让人坐了?两个人拉着嗓子用宁波话大吵,最后还是店里工作人员来拉架。以前观察的都是“哪个是我们学校的?”现在更多的是喜欢热热闹闹的气氛,是喜欢此时锅碗瓢盆人声叮当响,彼时你回过头来看,还能记得这一星半点的粥粉面饭和饱足的烟火气。
每个地方承载记忆的食物不同,地点也不同。广东和香港一带则更流行的是茶餐厅和冰室。
印象里最早吃的茶餐厅是朋友请吃的粤新。茶餐厅的装修都相差无几,一排排的卡座,菜单上的肠粉菠萝油冻奶是标配。
我吃过的茶餐厅不多,也就几家。这次回去去吃了全嫂冰室。(中奖中的..)老板妈妈还开玩笑说”找对象年纪的女孩子运气就是比较好噢“。冰室的装修是走简洁风的,楼下一排都是卡座,楼上比较大也僻处了两个人的位子。
我一进门老板问我,”你是写文章的吧?“现在肯定算不上啦,但内心还是轻盈地跳了一下。所以,临时决定和老板硬聊一下。毫无这种探店经验,所以这次谈话在各自玩手机两分钟之后草草收尾。大体是这样。据说老板经常往返于宁波香港,因为钟情港式粥粉面饭,在油麻地专门请了师傅学。然后再来宁波开店,当然店里也有专门请师傅啦。
这次就吃了三样。下次还要去吃的。
【冻港奶】 我觉得有点甜 茶的味道没出来 老板说是因为冰的原因 没人说这个不好喝的 。然后还调淡了一点 后来回家路上再喝茶的味道就比较平衡了。
【西多士】我问老板里面是牛油吗 老板说是蛋液➕自己调的汁。
【爆浆糯米糍 】咸甜混合的口味 有点像奶黄包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