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入职腾讯一周年的日子,也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在一家公司待满一年。虽然在这里已经待了一年,但每天早上来到这里,晚上离开这里,都会再看看这座大楼,好像是第一天来到这里,我仍然保留着对它的新鲜感和敬畏感。这一年,表面上看来波澜不惊,其实是有着很多的经历和感悟,谨以此文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一年来的心路历程。
大公司光环,那么远又这么近
我相信,每个程序员,从刚入行开始,脑海里就有几个闪闪发光的名字,微软、谷歌、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等,都是国内外的IT行业巨头,都会憧憬着,如果有一天能去看看该多好,更不用提如果能去那里工作,肯定会幸福死吧?~
我也是,毕业之后,来深圳,与其说我是多方面考量和对比才笃定的选择深圳,不如说,是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把我推到这里,来追梦。是的,深圳是个很适合追梦的城市。但是,对于刚来深圳的我来说,一切是那么远,我只是一个刚踏入社会的菜鸟而已,社会经验,工作经验,都几乎为零,怎么办,先生存,先在这个城市立足,别的以后再谈吧。于是,我选择了一个门槛较低,愿意收留我的创业公司,开始了我的网页制作之路。
起点很低,但我从没放弃过往上爬的想法,光有想法是不行的,要学习,要提升自己,要有机会,所以,虽然来到了深圳这座城市,我也没有到太多地方去玩儿,没有去更多的体验大城市的繁华,压力是一方面,加上一个人出去玩儿也没什么意思,所以,上下班,看书,上网查资料敲代码…就这样,过去了一年多,每次坐车途径腾讯大厦的时候,都忍不住多看几眼,然后,心里想着:我现在的能力是在一个怎样的水平上,够了吗?应该不够吧,那里的人肯定都很厉害,我再多混个两三年再去尝试吧。
可以说是幸运,也可以说是努力终得回报,偶然的机会,得知腾讯理财通在招人,决定鼓起勇气尝试一下,之所以鼓起勇气,是因为没有把握,也没有底气,觉得自己还是有差距,但是,如果你不去尝试,就不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也就没有下一阶段再去努力的一个方向和目标,所以,就是尝试,尽力而为,成败顺其自然。认真的做机试题,为自己赢得了面试的机会,一轮、两轮…不求成功,只求尽可能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最终,我成功了,从只求站在楼下看看就好,到即将可以走进这座大楼工作,有激动,有期待,更多的,是准备迎接接下来要面临的挑战。
融入、适应
到任何一个新的公司和团队,都有一套固定程序,办齐各种证件,了解环境,准备办公的软硬件,熟悉新同事,其实你会发现,来到这里,和到大学或者任何一家公司没多大区别,融入和适应一个集体,然后开始新的征程,这是一段看哪儿哪儿都好的阶段,也是对一个公司,一个团队进行了解的最佳时段,时不时会在公司内部论坛上看到小鲜肉在吐槽和倾诉自己的“新人烦恼”,觉得自己不懂的太多,感觉很困难,压力很大,其实新人刚来的融入阶段,就是一个需要认识自己的不足,然后去学习、去改进的好时机,这段时间,别人都会很乐意很热情的去教你,去带你,所以,不用怕,不用急,要好好利用这段时间。
主动、主观
我们常常会很憧憬,到一个好公司,一个好团队,跟一些牛人在一起,那么我们应该能有很多学习机会,也会慢慢变得很牛吧?其实这是一种假想,就像是多年前,你憧憬着,自己如果有一天考上了大学,会怎样怎样?后来呢?跟想象有很大差别,对多数人来说是差距。现实会告诉我们,想归想,落到实际的生活中,所有的东西都来不得半点虚的,都需要你去做,主观上有思考,有规划,主动出击。
说到腾讯,这里有很多业界传说中的牛人不假,有各种可以学习的平台和技术分享也不假,但是如果你不去主动参与,不去主动请教,那么,那些东西再好,也装不到你的脑子里,另外,我们也不仅要去听那些分享,更重要的是实践,别人讲的都是自己实践和思考之后浓缩提取而成的东西,你没有经过实践,可能只会吸收一部分,甚至这一部分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模糊。
再来说说实践,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不容易的,比如,听说一个新知识点,可是它是怎么用的呢?我工作中用不到啊,然后就被略过,人都是有惰性的,用不到我学它干嘛?这就要谈到下面的话题。
需求驱动与个人驱动
很多新人会问,我已经学了“某某某”,现在我需要怎样做去进一步提高自己呢?老鸟们会说,做demo,做项目等等。
这里说的“需求”便是工作当中的实际项目,对于每个人来说,这是最“轻松”的实践方式,因为你不需要逼着自己做,别人也会催着你做,所以,不仅要保证质量,还要保证效率,在这其中,你遇到了什么生疏的知识点或者技术难题,都需要自己想办法去克服,这就是你不得不做的,成长和积累最快的方式。
就像是上面说的那样,我们每天接触的东西都有很多,不是所有,甚至只有一小部分会用到实际项目中,那么除此之外的东西,怎么办?这就需要另一种——“个人驱动”,什么样的人会有个人驱动呢?
一种是觉得自己技术太菜了,经常无法比较好的完成所分配的工作,充满危机感;
另一种,是真的对技术喜爱的,喜欢不断挖掘有意思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编程技巧和质量,利用所学的知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两种情况,都是正常的,也都是不错的,起码都是在发现,在进步,但我更希望你是第二种~
承担、责任
为产品负责
每个公司或者团队,都有自己所做的产品,那么谁该为这些产品负责呢?你可能说老板,产品经理,其实,我们这些在一线的开发者同样有,甚至有更大的责任去为产品负责,为什么?
我们是执行者,产品是从我们手中做出来的,一针一线都是由我们编制出来;我们是专业人士,哪里需要怎样做比较好,哪里可能会出问题,这些我们要比别人更清楚。所以,我们需要为产品负责。
为自己负责
作为一线员工,我们的工作质量,不仅关乎产品,更关乎自身的成长,你所积累的经验,所经历的项目,所接触的好的实践方式,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做项目来获得或者尝试的。除此之外,你做的东西别人会看到,没人喜欢被说“做得很烂”。还有就是团队,你不仅是你自己,也是团队的一份子,为自己负责的同时,也是为团队负责。关于团队,下面会谈。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随着工作的开展,随着项目的逐渐推进,我们会发现很多需要做的事,比如,文件组织是否合理,需要优化吗?工作流程可以更高效吗?有什么好的工具可以在团队中推广使用吗?踩过什么坑可以提醒大家一同规避吗?学到了什么好的实用技巧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吗?只要你想,能做的事很多。
规范化、统一化
另外一个需要重视,也是比较难实施的东西,就是规范。如果团队里面只有一两个人,我们的工作可以比较随意,有什么需要说的,口头交代一下也OK,但当团队中的人变得越来越多,大家对一件事的看法和做法都不同,所做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一切会慢慢变得复杂和纷乱,每个人如果都按照自己觉得更愿意,更舒服的方式去做,可能到最后大家都不会舒服,当窟窿越来越大的时候,也越难填补了。
所以,团队里的成员,需要共同的探讨一套大家都统一去执行的规范出来,在规范形成之前,大家都可以各抒己见,去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好的点,到最后,统一一致,那就是大家都需要遵守的东西了,不要出现的情况是,规范放在那里,你该怎样还怎样,那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也不能随意的去做大的更改,毕竟要考虑到的是整个团队。
在这一段的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做一些对团队有利的事情,往往对你也是有利的。
可以要求别人,更要要求自己
在我们的工作当中,难免会听到这样的抱怨:你看这个人做的,我也是无话可说,这样描述的不清不楚,这么乱,让我怎么做嘛。
你,或者别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挑剔,觉得自己的上游或者同事,做得不够好,不够专业,让自己很难办。诚然,人无完人,也都还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难免会疏忽,难免会偶尔对自己放松要求,所以,就有了你看到的那些没那么好的输出。但谁又不是呢?如果每个人,对自己多一些要求,那么一切会变得更好吧?可以要求别人,更要要求自己。
加班,想说爱你不容易
曾有个新同事,来的时候我帮她装电脑,一边装一边聊天,她问我:这里加班多吗?我对她笑了笑:你说呢?腾讯有加班文化~她很诧异,当然,我是开玩笑的。
文化是没有,可是,你可以在每个工作日的晚上8点来腾讯大厦看一看,是一番什么场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沉浸在自己的工作当中不能自拔~或者你可以更晚,24:00以后,还会有人,很疯狂吗?深圳加班最多的大楼统计里,从来都没有少过科兴的身影,而它是腾讯互娱的所在地。
好吧,说了这么多,不要怕,我并不是告诉你,来这里就要加班,就必须加班,而是周围会有那样一种氛围,这里没有严格的上班和下班时间,你只需要做好你该做的事,可能那些加班的人,真的不是不能走,而是喜欢待在那里不想走呢?~
瓶颈和热情
瓶颈,每个人都遇到过,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初学者是最幸福的,虽然相对显得无知,被人看作菜鸟,但每接触一个新东西,都是在快速吸收营养,能够保持住足够的好奇和热情,快速成长。而当学习到了一年,两年,三年,你在某个领域所能学习的知识,所做的东西,所遇到的难题、解决的问题,都已经达到了相对饱和的状态,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比较好的平台去开拓视野,也没有主动的走出去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则会陷入瓶颈期。
怎样从主观上努力走出瓶颈呢?可以从这三个层面入手:
项目
很多人进入了一个团队之后,会做比较多某一类的项目,对另外一些接触较少,甚至没有什么实践,比如:只做PC,只做系统等,那么,PC已经很熟了,移动呢?产品已经很熟了,活动呢?静态已经很熟了,动画呢?基础的东西掌握差不多了,性能呢?用户体验呢?效率呢?等等,从这些不同方面考量的话,你是否察觉了自己在实践当中存在着明显的短板?有没有空白?那么你就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不要怕做从来没做过的东西,不要怕接受看起来很难的任务,你就会得到新的成长。
知识维度
每一种技术,都是由很多知识点组成,在最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没有完整的项目去做,也不会去针对某一点深挖,而是沿着比较系统和基础的线去学习,当我们学得差不多了,能够上手开始做简单的项目,便走入了实践之路,在不断的实践当中,遇到了问题,我们会再去找解决方案,去找答案,重新的,更深层次的对原有知识进行审视和理解。但即便是这样,我们也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遇到,都解决,那么,有很多的知识细节,原理,会被我们主观上忽视掉,以为自己会了,掌握了,够用了,没问题了,人都会这样,没有暴露问题,就意识不到问题,往往我们又容易被不经意间出现的问题弄的束手无策,每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你就应该知道,自己的功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深厚,那么无懈可击。所以,学会挑战自己,主动突破自己,是突破瓶颈的要点。
职位交叉点
什么是职位交叉点,举个例子,你是一名前端,那么往往会要求你对后台也有一定了解;你是一名UI开发,也会对设计和审美有一定要求。工作当中,不会对职位之外的范畴去做硬性的,很高的要求,但如果我们能够多涉猎一些相关的东西,多掌握一些技能,对工作当中的合作和自身的工作效率都会有不小的帮助。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会造成我们停滞不前呢?
幸福的温室
在很多人眼里,相比在一般公司,小公司工作的人,我们是幸福的;相比很苦很累,一个月却只能挣两三千,三四千薪水的人来说,我们是幸福的。于是,当我们很努力的走了进来,还会不会像当初那样,有着明确的目标,憋着一股劲继续努力?或许你会,但必然有另一部分人不会,这就像是到了一个温室当中,很舒服,没有危机感,不再那么朝气蓬勃,不再努力朝着阳光倔强生长。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这种状态,只能去尽力的避免自己不要那样。
良性比较,职业发展的相对与绝对
在进入公司之前,会想象着,这里肯定都是精英,大牛,肯定都高不可攀,会有很大压力。入职的时候,每个新人都会有一个“达人访谈”的任务,我选择了自己一直想与之交谈,也面试过我的“鬼哥”,他在腾讯已经第十个年头,访谈中,我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您从业这么多年来,怎样看待自身的职业发展?他的回答很实在,大概意思是,人一直是处在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自己还没有接触到的东西,还不足的地方,即使是我现在这个位置,看起来蛮高了,但依然远没有到顶,上面还有很多人比我更高,更好。
这就是我要说的相对位置,就像鬼哥所说,不论我们做得多好,多差,都是有一个跟别人比较而出的相对位置,有相对位置,当然也有绝对位置,那就是对自身能力的客观考量,比别人差,那相对之前的自己是不是有了进步?比很多人做得都好,那是否就没有了进步的空间,是否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最好?
认识自己,良性比较,我们才能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心态继续前进。
懂得感恩
公司
腾讯人,除了别人眼里的高薪,还有很多福利,看得见的,弹性工作时间、班车、茶水饮料、健身房等等,看不见的就太多了,我常这样跟人形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不提供。但即使这样,还是会有人时不时吐槽自己对公司哪里很不满,哪里很不公。
我想说的是,不管你觉得有哪些委屈,有多累,有多少你应得的没得到,你都要想,已经有了什么,它给了你多少,那些你还没得到的,是因为团队,因为公司,还是你自己?
自己
感谢自己什么呢?首先感谢自己努力来到了这里,还要感谢自己在工作中所做出的那些小小的成绩,那些收获,甚至犯过的错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自身的提高是无形的,也是不易被别人察觉的,在尚未得到别人认可的情况下,自己要学会给自己激励,以获得更多前进的动力,要知道,大多数人都会是平凡的,默默无闻的,但这不代表我们的进步和成绩都是没有意义的,那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是我们职业生涯的财富积累,谁也拿不走,只要我们在不断的成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光,发热,被更多人看见~
是终点,更是起点
平时跟旁人聊起腾讯,人常会这么说,“世界500强”、“互联网巨头”、“薪资待遇好”、“很神秘”,诸如此类的词汇,诚然,很多人好奇,很多人想来,我自己已经重复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每天在这座大厦里进进出出,不可谓不熟悉,却仍然抱有“我是怎样来到这里”的敬畏感。如果你也和我一样,通过不懈的努力加上无畏的勇气,终于来到了这里,那么请足够珍惜在这里的机会,它曾经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是我们那段奋斗经历的终点,更是走向下一站的起点。
写在最后
还记得,刚来公司的那段时间,做项目,写的代码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说写得不对,是不够好,不规范、不好维护、可扩展性不够等,导师都给我及时指了出来,后来,我受到那些问题的刺激,写下了一篇文——那些年我干过的矬事。这篇周年记的标题,也是来源于这一路走来所遇到的类似的事情,我们总是容易觉得够了,然而,却总有未曾到达的地方。
人最痛苦的事,不是自己觉得可以,别人觉得不行,而是自己对自己失望,所以,不管你是一个新人还是老鸟,请一直努力下去,不让自己失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