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来到第19周,本周结束2B的教学。备课和教学的目标告一段落,过去这一学期,每周保持比较几乎稳定的节奏,四天教学+一天单词测试&观看documentary。
这周闻到期末的气息,教学任务完成,突然感觉自己没有方向感了!
当了解到BJU是没有正经的期末测试卷的,期末试卷是要老师自己来出,我这位从体制出来的老师遇到了严重的认识上的挑战,心里挣扎的点如下:
1)都自己和自己玩儿一学期了,期末还要自己和自己玩儿?
2)一个学校就我这一个二年级的班,连平行班都没有,平时没感觉,一到要期末考试,复习啥?考啥?重点和目标是啥?有点儿孤独...
3)以前一到考试,深圳哪个区,哪个学校的卷子都能调出来,组卷系统更是方便,点点鼠标就出来了...这会儿我自己要出卷?但benchmark在哪里?自己拿捏会不会太客观?突然发现我连个出卷的伙伴都没有!好孤单...
和同事和院长聊完,稍稍轻松些,大概理解:
1)平时成绩就占了80%,期末是20%
2)小学低年级阶段不参加标准化测试standardize test
3)学校充分信任老师能出最合适学生的试卷
内心顿时轻松不少!就继续找了金妈妈分享这件事儿,并想听听她对测评的看法。金妈妈是一位美国妈妈,她自己小时候也用过BJU的系统。现在在家homeschool四个孩子,用Charlotte Mason的系统。这位良师益友总是能很快detect到我的焦虑点,实在感恩!我的焦虑指数几乎恢复到正常值LOL
我的核心焦虑在:
1)我对给学生分数有压力(感觉太主观)
2)想知道自己的教学有没有fail自己的学生
和金妈妈聊完后更新的几个认识有:
1)我肯定比任何出标准化测试的老师更加了解自己的学生
2)每课的objectives目标都过了,不需要太担心
3)测试的目标是什么?问问自己,看看教学目标,再看看自己平时收集的学生非正式测试数据....(一般考试会用两种测试方式,形成性评价VS终结性评价,认识它们各自的优势劣势,合理去使用,最终教师本身要高过测评系统)
#形成性评价:
低风险,不正式评分
帮助学生识别强项和短板
帮助老师认识学生的学业困难和挣扎之处
考量方式:
话概念图 concept map、用两句话概括课堂重点、写research proposal
#终结性评价:
高风险,有考高分的认知
使用标准化测
考量方式:期中考试;期末项目、试卷
到了期末,要给学生打分数的压力完全可以从大量的平时成绩里面得到一些舒缓。其实这些才是最真实的数据。结合自己的班级情况,反思平时的教学,做一些目标性的梳理和强化(掌握薄弱处)。
语法学科在错题上强化突破;写作就可以正经写一篇文章,预备孩子来备考;词汇就建立在glossary的拼写和Definition的背记上,梳理一遍整个学期的故事的topic,和此处的单词所在的句子,拿来读一读。但落到考察具体单词的掌握的运用,这种方式大概能应付。
时间来到最后一周,精读的处理,决定把文章分配下去,孩子们自己来讲故事。
1)总结故事人物和关键词
2)概述故事
3)学生提问&小老师负责解答
6分钟故事模版: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are ...
the key words are ...
The story is about...
Pease ask your questions(下面同学问小老师)
最后一周的稻草计划:
语法错题讲解
正经写一篇作文
glossary的拼写和Definition的背记
6分钟故事(6个学生)
邀请孩子们参与到复习里面来,就会少一些枯燥吧!祝放下重担的自己和小伙伴们期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