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燥热的夏天。
恍惚间2018年已是悠悠远远的两年前了。
我对于17岁那富有仪式感的两天记忆反而甚少,或许是我过于刻意,巨大压力之下寻求解脱而产生记忆空缺,又或许,匆匆忙忙将寒窗苦读十几年的知识用文字符号写在试卷上的过程确是过往人生中平静如水的一瞥。
我一直这么觉得。
感官上的燥热与悬挂在万里无云间的烈阳射进眼睛的酸涩反倒成为我对于那个夏天较为深刻的回忆。解答题目?千篇一律的能力输出罢了,我倒逼自己从机械性的运动中寻求快乐,可那的确束缚过深,极度热爱自由的我会持续破败。
雾雨蒙蒙使得走进考场的那两天格外宁静,还好被应试教育暂且束缚住的我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情绪,不然非要在雨中给心绪放飞感叹十几年人生的易逝与蜷缩在重重社会规则下的世人的渺小了。我的心像一碗水,揣着模糊也早已确定的那个分数一笔一划地实践着,无论是题型的变动,还是这层规则所赋予给我解答这套题目的特殊意义附加,都无法改变我涟漪难寻的精神湖泊。我只快速地书写着,在那间不怎么宽阔的教室里完成所谓十七年人生的答卷,娴熟地套路着,陌生地经历着。
走出考场的那个下午,我坐在爸爸的车里看着窗外的邮局建筑发愣。父母兴高采烈地跟我商量一会儿的安排,去郊外看看这夏日的风景吧,禁锢在学校里千篇一律的生活一定让我忘记了尘世的美好。我突然觉得一阵覆盖整个躯壳与大脑神经的疲惫,我缓缓地叹气。
真的好累啊。
那个本该狂欢的夜晚我一人躲在被窝里逼迫自己沉睡,至少在那一刻,我什么也不想思考,我只想尽早去寻找梦中的另一个自己,而后在丰富且璀璨的精神世界里彻夜狂欢。
成绩公布的前两个小时是我整个高考过程中最紧张的时刻。我记得那天前的夜晚我一度不能接受十几个小时后就刻在档案录里冷冰冰的数字,即使,那在十几天前我落笔的一刻就已尘埃落定。故作镇定的拨通查询电话,爸爸特地拿来纸笔记录每一科所对应的的分数,全省33名,与我自己的预期不符,但爸爸十分开心的拥抱了我,他说没有想到我居然可以进前百。淡淡的失落感在我的身体内部散发开来,高等学府已经为我打开大门了吧,毫无意外地,毫无惊喜地,我就这样毕业了。
恍惚间我从那个紫外线充斥着的饱满的盛夏闪回过来,两年前的6月不过漫长人生中终会逝去的时间段落。我侥幸在那个夏天获取了世俗所谓的高光时刻,我也在后来的离奇曲折中隐隐约约听说同类人的此段经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用平静的文字平静地描述完自己的高考记忆后转折到大学平凡似尘埃的悲伤里,“或许,我全部人生的高光时刻,仅仅是高考之后的那个夏天了。”
高考绝不是我人生中所仅有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