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后,娃和好朋友小D在感统大教室玩过家家,小D在阶梯凳后面发现了7个小沙包,惊喜大喊说发现了“粮食”,娃也想要,问题沙包的数量是单数没法平分,两个人一个抢一个追,追回来娃趁小D不注意又抢,像猫抓老鼠一样打打闹闹。
我在一旁看看心里考量,跟小D妈妈聊天。(教室里没什么危险,小孩子在打闹中互相触碰底线,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求助无须介入)。
一会儿,娃哭着跑来找我。
娃:妈妈,小D打我!
我:怎么了? 手有点疼是吗?
(把娃拉到身边,其实只是抢东西拉扯到了,检查了没受伤)
娃:妈妈,他不给我玩。
小D:是她先抢我的!
娃:哼,谁叫你那么小气,不跟你玩了
(娃想玩小D不给,几次抢不到又急又气,小D感觉自己被抢又被告状也很气愤。)
小D妈妈赶紧把沙包拿过来:来,大大给你三个。
小D喊:是我先拿到的!
小D妈妈:你都已经有四个了,给妹妹一起玩嘛!
小D跑开:哼,坏妈妈!
(自己捍卫了半天的战利品,妈妈没有问一声就拿去分了,小D生气委屈,一下子爆发了)
我拉着娃到小D跟前。
我:大大,你很想让小D分给你一起玩是吗?
娃:是!
我:但这是小D先拿到的,你想要先要问他同意。
娃:又不是他的!
小D大声回:是我先发现的!
我:是的大大,是小D在那边的阶梯后面先发现的,刚才我都看见了。
娃:哼,坏妈妈!
(小D听了我的话,得到对方妈妈的认同,他情绪和紧绷的表情都缓和了下来,娃虽然有点不高兴,但她知道我是对的,嘴上说坏妈妈但是身体上看起来生气的程度不大)
我:小D,大大也很想跟你一起玩,如果她问你的话,你会同意吗?
小D:我是想先把“粮食”运到这里,然后……然后……再一起分。
(小D讲述了自己的想法,原来并不是不愿意分,而是想按照自己的游戏规则,先进行前面几个步骤然后再分享,看到大家耐心等他说完,情绪也平静了下来。)
我:哦,原来是这样,那你可以告诉大大呀。
小D:我告诉她了,可是她没听见。
我:没听见就跟没告诉一样哦,那你们下次能好好商量,一起合作吗?
两个孩子同时点头:能!
(情绪平稳,提出解决方案)
我:好了,沙包是小D先找到的,但它是老师的对吧,现在很晚了游戏结束,你们都能一起把沙包送回家吗?
两个孩子欢快地一起将沙包送回到教具架上。
(再次提起物权,并且给孩子制造共同的任务和好)
这时候教室里来了别的孩子,想动他们之前布置好的“小房子”,两个孩子立即跑过去同仇敌忾:不行,这是我们的……
又和好如初啦,我和小D妈妈相视一笑!
总结:
孩子和别人抢东西,哭着来告状,如何处理?
1、先定是否要切入:孩子间有矛盾,如果不违背三个原则就先不急自处理: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破坏环境,因为这是一个学习人际关系的绝佳机会。
2、判断是谁的责任:不切合实际的切入,会让其中一方受委曲,另一方会错认为帮亲不帮理。怎么判定是谁的责任?就像法院一样,要依法,在因为物品的事情而发起的矛盾,依就是物权,即谁的东西由谁作主。
3、以共情为基础:先做心情,再做事情,不偏袒,公平公正的处事,才能让孩子打心里信服:妈妈会维护做得对的一方,而想要妈妈维护我,自己要做得对!
4、引导思考调解:凡事必有三个以上的解决办法,如何在合法的前提下,两人都可以玩?不是一味得强调对与错,按规则办事,而是多引导孩子关注,对方需要什么,你需要什么,如何做可以做到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