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个同学和我说:“我都是先看到一个人的缺点,再去了解这个人的。这是我交朋友的一个准则。”
我当时是这么说的:“我不这么认为,我喜欢先看一个人的优点再去了解。当你看到一个人缺点的时候,你真的还有兴趣去了解这个人吗?”
“我就是这样的人啊,我不先看到他的缺点,我怎么去判断这个人我能不能忍受他的缺点,然后再考虑要不要再了解他,然后和他交朋友。”她理直气壮的回复我。
我哑然,微笑了一下,你有你的道理,但是我有我的观念。我之所以一开始称她为同学而不是朋友,因为我一点都不赞同她的观点,我和她也做不了朋友。
我可不是为了批判像她这类的人,也许和她一样观念的人确实有很多,不过我真的想问一下,当你先看到一个的缺点,你真的还有兴趣去了解那个人?
是我,我真的做不到。
我如果在街上遇见一个并不熟悉的同事在对着自己的父母大吼大叫,纵使他有其他再多的优点,我也是避之不及吧,因为于我而言,他不是我朋友,我对他更不熟悉,我很直观的看到了他这个举动让我不满,我怎么可能还会想要不要和他有交集;
但是换个角度,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相识,我了解他的为人,他父母确实做了很过分的事情,我或许就不会把他那个举动当做一个缺点来对待了吧。
你如果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很帅的小伙子,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后来上来一个老人走到他旁边,他却没给一个老人让座,你心里肯定好感全无,而且一定在想:长的好看又怎么样,素质这么差,都不愿意给老人让个座,就自顾自的玩手机。
然后给个你们认识你机会,你觉得你愿意认识他吗?你一定会说:Excuse me?这么没素质的人,我干嘛要认识啊。
但是你不知道他回去却和他朋友说:“今天坐公交看到一个老人没有让座,心里还有点小愧疚,不过今天跑了一天的客户,腿都快断了,还有那么远的车程,实在是太累了。只能愧对下自己的良心了。”他的朋友当然也会表示很理解。
因为一开始就不了解,所以就只能用最初的否定去判断。对于后来还要不要再了解,我想你们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了。
最近《欢乐颂》火的不得了,我不拿过来当个例子似乎好像跟不上潮流了,知乎,豆瓣,微信,关于剧中人物设定的讨论也是各抒己见,可能不同的人,看的心境不同。
剧播了几集的时候,有人在写观点;
剧播放了一半,有人在写自己的见解;
剧播到后期还有人在写自己的观点。
但是我看下来,虽然大家分析的都蛮有道理的。有时候甚至被他们的观念带着走,再看剧的时候,总有着他们观念的有色眼镜去看那个人物。
不过我也发现了,不同时间段分析的文章,都会有些许出入。
我不知道那些作者看人的角度是怎么样的,我一开始看到的是骂小蚯蚓拎不清,不会照顾其他人的感受;后来看到的是说曲肖筱只对有利用价值的人好,势力;之后有看到樊胜美的虚荣入骨;然后又有人跳出来说关关是最有心机的;还有说到安迪有时候做事情太直接不知道体谅她人的心情。
说来说去,22楼的都没好人了。我不知道当你们写完那些批判后,再看那部剧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
后来随着剧情的推后,后面的对一个各个人物的赞赏也是大同小异。
老实说,对于这部剧的人物设定,我还是挺喜欢的,我看的时候一直都没带有色眼镜去看,我一直都很喜欢她们每个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我知道她们是有缺点,但是她们的优点让我忍不住忽视她们的不足。
本就出生不同家庭的孩子,教育、背景和经历自然会有很大的差异,她们那样的性格合情合理。
当看到,五个女孩为了赶走樊胜美家那几个上门要债的毫不怯场,当要债的走了之后,所有人脸色惨白,放下手中的刀和心中的石头,我当时真的被感动了,你说曲肖筱有势力也好,关关有心机也罢,我真的觉得她们都很好。
安迪机智镇静勇敢,小蚯蚓单纯打抱不平,关关善良不畏惧恶势力,曲肖筱机灵有头脑,樊胜美孝顺有担当。难道这不可以成为你们写的点吗?
这只是电视剧,所以大家能作为旁观者追下去,看情节看发展。但是如果真的是现实中,你们在把一个人贴上有心机势力虚荣等一些标签,你还会愿意与他深交做朋友吗?
显然不会。那你凭什么说,你要先看一个人的缺点再去考虑了解其他呢,这样你靠什么交朋友?
每个人的性格和习惯形成都是有原因的,其实有时候你直观看到的缺点,也许不是缺点,因为你没看到他背后的故事。
如果那些被误会的人是你,你真的认同别人这么局限的评价而给你贴上的标签吗?
其实你可以试着去了解我,但是你没资格一开始就去判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