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现代化,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治理重心向乡镇社区下移是必然。但在下移的实践过程中,权责的短期扎堆转移,基层政府承担了超出自身资源和能力的任务事项,导致部分基层单位干部各个“身兼数职”,长期处于白+黑、5+2的超负荷状态中,形成基层“小马拉大车”的结构性困境。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是当前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一项紧迫任务。
优化资源配置,为“马”增力。基层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因此必须让更多权限和各类人财物资源向基层下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处理好权限和资源配置问题,为基层干事创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创造更好条件。要强化关心关爱,优化考核激励制度,充分考虑基层治理与基层干部的现实需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让基层干部能够从地方实际出发,勇于创新、敢于试错,让基层“敢担当敢作为”。要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大对基层的政策支持力度,优化资源供给,将管理权限、先进技术、优秀人才下沉到基层一线,让基层“善担当善作为”。
力戒形式主义,为“车”减重。基层治理要正确处理好增责和减负的关系。在向基层权限赋能的同时,还要科学合理地为基层减负,基层反映突出的形式主义问题包括“表海”“会海”泛滥、“打卡”“考核”一大堆、“痕迹管理”比较普遍等,可谓“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要树牢正确政绩观,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决心纠治“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问题,将“查痕迹”转变为“看实效”,将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要用好信息手段,打破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推动政务服务线上化,提高运转效率的同时避免过度留痕。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农村基层减负情况时强调:“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兵简政,持之以恒把这项工作抓下去。”破解“小马”和“大车”的失衡问题,要持续采取有力措施,使基层真正从“千条线”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精力把事业做得更大、把服务做得更优,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