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和影视作品之所以打动人,就是因为“代入感”强。读者入戏太深,用丰富的想象力把自己置身于剧情中的主角(或其他有鲜明特点的角色),感受和体验随着故事发展或激动兴奋、或心痛惋惜、或担心受怕、或失望无助……
举个例子,我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小虎还乡》里面:小白虎被猎人偷走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家乡找到同类。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默认把自己的身份是小白虎,对一路追逐的两个猎人深恶痛绝,每次看到他们吃苦头就觉得大快人心,每次看到小白虎交了新朋友就感觉很愉悦。
请展开你想象的翅膀(*^ワ^*)
如果,小白虎在深山老林里面散步,被一个武功高强而又暴戾的“烂酒鬼”徒手打死,观众肯定接受不了,编剧也会被喷死。
反之,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是了解人开始,即故事背景是介绍这个人出生于穷苦人家,从小就没了爹娘,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勤练武艺后来好不容易成为了捕快。被县令派去深山打老虎,上山之前还喝了很多酒壮胆,最终与大老虎进行殊死搏斗终于打赢了,活了下来。那估计大多数读者一定为人捏了一把汗,同时特别痛恨和厌恶凶狠的吃人的老虎。
甚至,特别爱护动物的人也会不同的观点:老虎本来就是食肉动物,吃肉无可厚非,可是它住在深山里觅食,也不会来到人多的地方。人家过得好好的,悠哉悠哉地在深山散步,被武松这样暴力嗜杀的变态活活给打死了,招谁惹谁了,真是死的太无辜了!
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举了个极端的例子,脑洞大开,ヾ(❀╹╹)ノ~。
一:性格的共性
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只不是过是或多或少的问题,人有自私,懒惰,贪婪,喜欢推卸责任,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都是可以接受的。生活中极端的人很少,有喜悦自然会有失落,有一蹶不振的抑郁自然会有酣畅淋漓的释放,有离别的不舍也会有重逢的珍惜。例如《使徒行者》中的女主“阿钉”虽然被领养却幸运地遇到三位妈妈,一直给人的印象是乐天派,贪财,生活中懂得耍些小聪明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笑容的甜仿佛能甜到心坎里,可是当三位妈妈都被枪杀之后,撕心裂肺的哭泣让人止不住地心疼。
二:角色的个性
就如孔乙己的“窃书不算偷”把穷酸文人沦落到偷书,被抓时为了保住读书人的体面做的最后的无力的抗争。荒诞而又十分匹配他的身份。还有《射雕》里面的俏黄蓉和笨郭靖。还有《欢乐颂》里面安迪代表着“理智决策的职场女强人”,樊胜美是资深的HR精通人情世故,同时也是典型的“凤凰女“,长期受原生家庭残忍的剥削严重影响了她的爱情观和金钱观,还有单纯地像张白纸特容易上当受骗的邱莹莹。这些角色个性都非常鲜明突出。
三:有善有恶
追过《人民的名义》这部剧的人,相比都十分有感触。祈同伟为了权利去杀自己的好同学,去拍领导的马屁,利用自己的特权为老乡安排职位,甚至去掩盖罪行,也算坏到一定的程度。可是他从穷苦农村,一步一步走出来,冒着生命危险去抓毒贩,逃亡的时候良心发现放走老人和侯亮平,还有他那“胜天半子”的情怀和胸襟。魔教妖女殷素素遇到张翠山变得善良温顺,在临死之前叮嘱张无忌:“你长大以后,要提防女人骗你,越是好看的女人越会骗人”,这何尝不是她的自嘲!
其实“代入感“就是不断模拟和制造最真实的环境氛围去塑造形象更加丰满的角色,而不是扁平化,一个反派必须要么长的凶神恶煞要么猥琐夸张,而主角颜值高武艺高强走到哪都能遇到贵人相助,吸引异性,不管处境多么凶险都能逢凶化吉然后变强。有时候故事不好看,要么是反派角色不够强,主角光环太闪耀;要么故事情节曲线太平,没有悬念,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