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改变命运。
人一辈子只有7次机会,两次机会之间相隔大约7年,大概25岁以后开始出现机会,经过40年的时间,65岁以后就不会有什么机会了。
在这40年里的7次机会,第一次不容易抓到,因为太年轻,最后一次也不用抓,因为太老,这样中间只剩下5次了,这5次机会里面又有两次不小心错过,所以实际上只有3次机会了。
当生活进入困境的时候,我们总习惯的抱怨为什么上天没有给予机会?
上天总是公平的,为你关上一道门的时候,总会为你开另一道门。但关键是我们是否具备了觉察能力?
觉察到了机会,便顺势而为。
我们在寻求各种干货帮助自己提高工作的效率,生活的质量。
我们在寻找的过程中,却忽略了一件事情。
我们效率低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莫须有的事情上了,用于处理情绪的问题,而忽略了觉察自己的情绪,并及时地斩断。
觉察是什么?
觉察是心里的能量,当我们的内心具备些心理能量的时候我们才能够高效和专注。
而心里能量的提高又需要能量的动静结合。
那么我们该如何训练自己的觉察能力?
方法一:自我觉察七步骤。
方法二:吃葡萄训练。
方法三:能量生活的动静结合。
没有内功心法,任何的目标分解树都是无法用的。
我们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遇到大的目标,习惯性的将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罗列了一大堆的目标清单。这也就是很多的专家告诉我们的方法。
但很快我们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即便我们将目标罗列的清单很清晰,最终还是没有办法将目标达成。
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执行力以及内功心法。
就比如我们跟面试单位的领导谈薪资时,如果我们缺乏一定的觉察能力以及没有一定的内在功力,我们就不知道对方会出怎么样的招术,结果可能就会被动的接受别人给我们的薪资,出现与我们的能力不相匹配的薪酬,即便我们接受了这份工作,内心也会耿耿于怀,工作也缺乏激情,更无法享受到工作的乐趣。
为什么会出现间歇性努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一个现象,当我们看到网上一些课程宣传文案和海报的时候,会觉得特别好,总期待自己能够成为文案中所说的那样的美好状态,于是果断地报名参加。
刚开始总能够按照老师的布置的作业按时完成,可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越来越懈怠,总以各种借口拖延,慢慢的......也就没有了后文。
这就是本心社卢佳老师所说的,开始是劲头十足,最后恒心不足。
卢佳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产生间歇性努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一)认知不足。
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
从去年底到目前为止,自己参加了很多的网上付费课程,可即便参加了那么多,发现自己并没有改变多少。改变的是越来越焦虑的内心和无法改变而带来更多的自责。
为什么别人说的那么多的道理,感觉自己都很懂,可还是没有做出什么样的改变。
现在明白了,道理懂,并不是真的懂。我只是在被动的接受别人给我提供咀嚼过的知识,提供的干货,我习惯的收藏这些知识和干货,并将它们分门别类。
我做的不过是接受,然后储存,享受这一过程的快感,知识需自己应用起来,内化后才能够成为自己的知识,没有落到实处,我只是依赖而己。
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为什么要学习这一项技能?
我看到了事情背后的好处和可观的收益,但是我没有觉察到是否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没有去澄清事实背后的真相,我只是使用了二元的思维去寻找事情的标准,并没有真正的使用身体去践行感受自己身体的感受,去意识到事情背后的真正的价值。
所以说我没真的懂。
(二)高估了自己的执行力。
有时候我发现我自己能够去做一件事情,就比如之前我在线上开的父母加油站社群,在社群里面每周两次进行分亨,刚开始我很自信,因为我学习了很多的儿童心理学和很多知识,可以帮助到一些父母解决育儿中的困境。
当真正实施起来以后,我发现这一公益课程并没有得到了那些父母们的重视,讲课的时候常常处于冷场的状态,越讲越觉得很被动,后来自己忙于工作和身体的问题,公益课程也渐渐地放了下来。
当我遇到线上课程处于被动的状态,挫折的时候,我内心里是有抱怨的,想想自己是免费的,花时间和精力给那些父母们讲课程,可结果他们并没有积极的接受和互动,让我感觉到很挫败。
其实想想是因为自己没有正确的看待这件事情,也没有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内观自己想要做这件事情的背后原因,失去了自我的觉察能力,常常被自己的情绪所拉走,导致了事情的拖延和不了了之。
所以在开始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不断的练就自己的觉察能力,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摔碎的安静练习。
你不要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需要预知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在头脑中应对的措施,在过程中时刻保持觉察能力,不断的调整方法。
(三)不要直面过于庞大的目标。
有目标总是好的,能够有清晰的方向,不至于出现盲从或不知所措。
但是目标过于庞大时,如果没有阶段性的成果,我们会有畏难及挫败的情绪,也就无法做出持续性的努力。因为在我们的头脑中喜欢解决简单易行的问题。
梦想再美好,如果没有确实可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阶段性的成果,我们就会有所懈怠,有所退缩,甚至放弃。
所以我们不是设立庞大的目标,而应该设置阶段性的目标,你阶段性目标作为驱动力,避免让自己陷入间歇性努力的怪圈里。
我们不应该去关注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也没办法做不知道怎么办的事情,而是去做自己所能控制的事情,努力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能力。
能力增长了,自己能改变的事情也就多了,离自己的目标也就近了。所以比起自己能做的事情,我们应该像躲避瘟疫一样地去躲避那些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事情。
有一件事情让我感觉到印象特别深刻,上周五科主任重新排了班,有一同事看了主任对他的排班,非常的气愤,对着主任大喊,他无法接受这样的排班,如果科主任不改变这样不合理的排班,他就将这件事情投诉给院领导。
可科主任的态度是,不能因为顾及他个人而改变其他所有同事的班,所以坚决不改,同意并支持他去投诉给院领导。
以其企图去改变不能改变的事情,还不如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内耗,高效专注自己的工作。
当遇到一件我们认为很困难的事情时,不要总问自己,为什么自己做不到?而应该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出现这样的现象?
(四)分解任务,设立阶段性的奖励。
当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的时候,我们的体内的多巴胺就不断的被刺激分泌,我们内心就会感觉到满足感和增加了自己的自信,也增加了自己的内心能量,也就有了更高效的行动力。
阶段性的奖励可以是我们常说的18个周期奖励法,没达成一个目标,给自己一个小奖励。
进入本心的时间不是很长,感谢艾欣老师和卢佳老师给我们讲的每一堂精华课,让我更清晰地去探索自己,去了解自己。
本心的核心:是训练我们的觉察能力。
本心的学习说难也很容易。
易,是因为每节课,老师都会将每个知识点都会掰开揉碎去协助我们去吸收,回顾复习。
难,是需要从简单的小点去学习,并将每个知识点去实践,否则就无法通透理解。
实践篇:
作业:运用觉察七个步骤当中的第一步觉察自己的每日饮食,问自己为什么要吃这些东西(而不是问为什么我控制不住)。
我每日的饮食其实是很单一的,比较偏爱牛奶和鸡蛋,这基本成了自己每天必备的饮食。
我为什么要吃这些食物呢?
①这两样食物都是高蛋白,不像淀粉一样易产生疲劳感,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而我自己长期处于一种高压力,高消耗的工作状态,我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支撑我每日的工作。
②我的工作经常会需要熬夜,皮肤很容易干燥、暗黄,失去光泽。喝牛奶和吃鸡蛋可以帮助我修复暗哑的肌肤。
③我形体偏瘦,年龄渐长,骨质已疏松,钙质流失,所以我需要喝牛奶补充钙。
④因为工作熬夜,出现了记忆力的下降,大脑运转灵活度下降,蛋黄中含有卵磷脂,可以帮助大脑细胞的修复。
因为以上的原因,看到了两种食物的好处,便有所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