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那些被我们所艳羡的“人生赢家”,到底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1. 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很多职场混的风生水起的人,不一定都是所谓“情商高”“人见人爱”的性子,不少人说话还有点冲。
很多职场新人都会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不敢问、不敢“唱反调”。
问多了怕别人烦,问简单的问题怕被人看轻;到了该发表意见的时候,又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生怕暴露自己的不足。
职场上别怕犯错,就怕不作为。一个没有自己看法的人, 和咸鱼有什么两样?
2. 与自己独处的能力
独处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当一个人能够和自己相处好了,他才有能力从容处理外界的事物。
意大利传奇导演费里尼说:
独处给你一个独立空间、一份自由,这些是人们嘴上喊“要”,实际上却害怕的东西。
试着与自己做朋友,闲暇时,你可以沏一杯热茶、把手机设置为飞行模式,打开一本有趣的书,或者看一部电影,静静享受独处的时光。
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开始从自己身上寻找生活的意义。
3. 大胆设想,勇于尝试
馆长认识不少聪明人,奇怪的是事业最成功的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而是最敢做的人。
假设每个人都有一个很难实现的梦想,胆小的人会说“这个事情太难,我想都不敢想”,谨慎的普通人会想:这件事实现起来很难,很可能回报抵不了投入。然后放弃这条路,选择一个“性价比高”的道路。
而勇敢的人不同,他们虽然也知道前路坎坷,但是只要有了一个目标,他们所考虑的就是如何完成目标。一条路走不通,可以换一条,他们有的是那种旁观者所讲的“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著。
4. 惊人的自律
之前有个段子不是也说嘛:最可怕的的就是那种早上说起来就能起来,说减肥真能瘦下来的人。
学习、健身、减肥等等这些事情,讲真大部分时候还挺痛苦的,尤其是在我们还没投入进去的时候。
现在我们可玩的东西又太多,学了没两分钟觉得痛苦了,就忍不住想刷一刷朋友圈、打一把王者农药。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是从你浪费的半小时、一小时间慢慢拉开的。
5. 交流能力
人一入职场,就总会有人提起人脉的重要。倒也不是说想要事业有成,就得和每个人打好交道。除了少数“独立性强”的职业外,我相信大部分人所做的工作都需要和人沟通、合作。
除了工作上的合作、交接的交流,与专业人士聊天也能涨姿势。你说,这要是社交恐惧,不就容易错过很多这种交流机会嘛。
日常与人聊天、唠家常也是一种沟通感情的方式,聊天聊得别致的人,还能快速刷出好感度呢。
6. 自我管理、规划能力
明确自己的目标、需要做的事项内容,对处理每项内容的时间有大概预估。
对事情有规划、管理能力可以节省我们更多的时间,也省的在deadline之前忙的手忙脚乱。如果你是像馆长这样的拖延症,建议你读一读这本书
拖延症的背后往往有很多心理因素共同在影响。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属于以下哪种情况:
害怕带来某种改变(例:一旦完成了手中的调查,就意味着需要更早进入你不喜欢的实验阶段)
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例:如果不能做好,宁愿不做)
以“拖延”作为对抗他人的手段(例:对人不对事,被讨厌的人安排了某项任务且无法拒绝,只能以“拖”的形式来消极对抗)
......
7. 抗压能力
成年以后,我们只会比原来面临更多的选择与挑战。如何排解压力、如何重新振作起来都是每个人需要拥有的能力。
——我们并不是完美的。
是时候该接受这个概念了。每个人年少时,都曾幻想自己无所不能。对自己有信心是好事,但认为自己可以做到任何事就是压迫了。
所以,如果我们某一天没有达成自己预想的目标,也别慌,不如意是在所难免的。反思一下当时所处的外在环境、其他相关人物,最后再思考是不是自己有所不足。
8. 承担风险的能力
自力更生的代价是自生自灭!(渣画质,建议全屏观看)
因为一直找不到这个视频的(简书可用网站的)链接,就先放了公众号链接上来。
这位教授说,很多年轻人在父母的建议下总是会动摇。事实上,如果我们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并获得了一定成就,父母一定会骄傲的讲:“都是我们小时候的教育,他才能有现在的成就”。
所以,我们要担心的不是父母、家人不支持自己,而是我们是否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