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资料都是辅助我思考的工具。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自己的思维框架。所有的信息知识都是需要消化吸收而去适配自己建立的思维框架。
一切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永远占主动位置,不被工具所牵引。比如,哑铃,他是一个强身健体的工具,核心是我去控制重量以达到锻炼的目的,而不是让重量控制我,为了举起而举起。比如别人的文章,都是在别人的知识体系,思维框架里长出来的,是他的而不是我的。很多文章的内容看的自己是暗暗称好,正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文章真好,文字的组合总是那么合适融洽,自愧不如。 有时候就会自己就不由自主的慢慢失去了主动权,认为他的知识点,他的表达的信息就是完美的,慢慢的就只是去记忆它,囤积它。短期内,咋一看,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很多真知灼见。但是那只是虚假的学习,时间慢慢过去,这些知识点就会随之慢慢淡忘,甚至在大脑里没有留下一点痕迹,更不用说,转化为行动,转化为智慧了。
面对好的观点,知识点。自己不是不假思索的去全盘接受,拍手叫好。因为毕竟是别人的东西,放不到自己的思维框架里,长不到自己的脑子里。 如果长期记忆别人的论述观点,不加上自己的思考了,把大脑当成了一个仓库,只会占用大脑的内存。同时自己的大脑思想只会让别人的铁蹄所践踏沦陷。自己最终成为一个削足适履的傻子,还自鸣得意。
我们要积极主动的去积累知识,因为足够的知识积累,是认知,是思维方式的根基。
比如一篇文章,自己觉得对自己成长有帮助,我们就去围绕他去进行一段书面旅行。旅行的本质是带上洞察之眼去观察,然后带上一颗内见之心,让自己得到成长,变成更好的自己。 要努力努力去成为一个有能量的人,普通人改变不了任何人的命运。
书海旅行,带上洞察之眼,去观察,去捕捉自己需要的东西。期间会有很多好的论述论点,无论它多么好,只要不是自己主动需要的,对自己来说就是噪音。学会拒绝,学会忽略,学会聚焦。 一段旅程,是一个面,对自己来说,太广,自己需要的只是一个点,自己也要经常学习抓住核心要素的技能。一个点,就是一个知识点,我们要围绕一个知识点,少量多次的进行围攻式思考,千方百计的去想,多个层次多个角度的去想。把知识点拆分,元素化,去找到其中的要点,知识点力,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可以放弃的。元素化,并可以用自己的化去表述,别人的话再好也是别人的,用自己的话,有自己的思考去表达。
万物皆有联系,一个知识点,一个概念,他只是一个零件,是碎片化的,我们要去联系,不断联系。让知识点成为思维网络上的一个结点,去联结更多的知识点。让他们成为一个配件。再去践行他们,让他们落地,和现实应用场景不断的碰撞摩擦,得到更多的反馈,不断对知识点的认知迭代升级,再来指导自己的下一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