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是点灯第62天。
这几天,日子过得挺丰盛,白天睡觉学习,晚上打牌,打完牌回家又接着学习。
今天的点灯还真没有明确的议题,这些天学到了不少东西,问题就是,太碎片化了,一一叙述就太过零散。
我看不如这样,接着陈学姐昨天的灯的继续点。昨天,学姐着重谈到了“原则”一词,所以不妨我也谈谈我对“原则”的理解。
我所理解的原则
我所理解的原则,和陈学姐的可能不太一样,原因可能就是我们俩脑子里的知识体系有差异。但其本质还是相通的,简单解释为:一套属于自己的固定的行为准则。
首先,我所理解的原则,大都基于美国投资界大佬瑞·达里欧的《原则》一书的阐述。
按《原则》一书的阐述,人需要根据理性思维而总结形成一套原则体系,用这套原则体系构成一个人行动的基本框架,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持续精进、避免犯错。
这么一说,感觉就像是在讲什么大道理,的的确确,原则这个东西,懂了又如何,知道他有用又如何?我不还是得照样过自己的日子。
确实,原则二字,讲一讲感觉玄乎其玄的,可细想也就那么回事,无非是被人开玩笑需要有个度,开别人的玩笑也得有个度,对朋友对亲人对恋人都得有个不能触犯的原则和底线。
然而,在我的脑子里,也可以说在《原则》这本书里,原则的含义可远远不止这些,它的用处也不止这些。
所谓的“原则”是一套如同计算机算法般精确无误的东西。(注意:是精确不是正确。)它在制定上,会像设计计算机算法或者设计机器一般,有着严格的品质控制。
从读完《原则》一书的这两年,也一直在摸索其中的精髓。不妨举个例子具体说明一下。
在做人方面的原则
在多次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根据观察、学习以及自身体会,总结出如下几个原则:
①万事求诸己。
这是论语里讲的: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简言之,就是,遇到什么事,尽量要求自己去解决,而不总是责求于他人。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会发现,有很多事,会不得不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这时这条原则就失效了。于是又衍生出下面一条原则。
②请求而不强求。
当事情,不得不借助他人的力量的时候,就必须得向他人发出请求了。
可由于人天生害怕拒绝,而且也害怕自己叨扰到他人引起他人厌恶。所以这里就衍生出,一个原则——请求而不强求,简单地可以表达为,向对方提出自己的需求,于此同时也要给对方留条退路,因为对方可能很想帮你却力不从心,或者有着我们不能感知到的顾虑。
如果我们强求的话,可想而知,对方可能拼了全力帮你最后可能帮得很不高兴,因为花费了太多精力和时间,可能还给其带来了一定的财务损失;而一旦对方没办法帮的话,你一味强求,最后可能就是对方心生内疚,而你也对其产生失望。
③好人有好报。
当你的请求,都得到了回应。应该想到,这样是不公平的,人家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帮你做事,但是却没有得到酬劳。我觉得是个正常人帮多了次数也会觉得厌烦。
这时候,就又衍生出这条原则——好人有好报。
如果没有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励,人很难对别人做损己利人的事,至少很难长期这么做。所以,人家助人为乐了,那么有机会也得积极帮助对方。互帮互助,互道感谢,这样的互助关系才能够长久,因为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圣人,能够无私奉献到无我的境地。
原则=公式
通过举上面的例子,只想说明一件事。
一个相对稳定的原则能够节省我们的情绪资源和精力资源。因为,很多类似的事情我们都会反反复复地遇到,如果我们从中总结出一套有效的原则,可以避免每次都要深思熟虑。一次总结,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直接套用公式就ok。
而这些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供我们用来做更多具有创造力的事情。
想一想,如果每次遇到类似的事,没有一套相对稳定的原则,每次都要不断地想啊想,每次都要反复衡量,那绝对会很累,不仅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还大大加重自身的心理负担,可能最后就干脆放弃,认为自己在这件事上不行,没有天赋。
或者,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对一件事反复无常,没有标准,随心所欲,最后可能就总是得到令自己后悔的糟糕结果。
所以说,为什么子会曰:吾日三省吾身。因为在反省时我们会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原则,以至于我们在做相同或类似事时,能够减少很多犹豫不决,减少很多事后后悔,在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时能够直截了当,爽快解决问题。
总结来看,这里的原则,指的是人从多次类似事件中反思总结出的可以反复利用的行为准则,它的最终效用就是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减少麻烦和避免重复错误。
对了,这在数学上叫做“复利”。
需要注意的是,人是一个容易遗忘的动物,所以在每次事件中总结出来的原则,最好都要记录在案,不时提醒自己,不要回到老路上去。
后话:
《原则》里说:通过构建理性思维而形成自己的原则体系,是应秉持的根本原则。
在此非常感谢《原则》一书,至今仍受其益。
希望自己能够秉持这其中的做法,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原则体系,反复迭代,做一个高效率且持续精进的人。
基于此篇文,我也总结出一个学习原则,一段儿十二字口诀:
勤反思,多记录,成原则,精进步。
互相学习,彼此点亮,共同成长。
2020-02-24
周一有雨
于余干县某镇某村某角落
点灯人:夜行的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