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世界之旅开始——感觉
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就踏入了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旅程。
他们认识世界,是从感受开始的。
眼睛看到的各种形状和颜色,耳朵听到的各种声音,鼻子闻到各种气味,舌头品尝到各种滋味,皮肤感受到物体的温暖、软硬以及内脏感受到的饥渴和身体平衡状态等信息,都是通过感受获得的。他们就是这样子,一步步的去了解和认知这个陌生而好奇的环境。
对感觉的综合描述——知觉
眼睛,鼻子,舌头以及皮肤等感觉器官所获得的感受,是对客观事件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但是每一个具体的事物都是多种属性的综合体,大脑对一个事物的多种属性进行综合加工反映,这就是知觉。人在知觉一个物体的时候,说出它的名称或赋予它某种意义,并且对此进行归类,这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
再现曾感知过的事物——记忆
人脑不仅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事物,而且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的时候,也能在脑中留下痕迹,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能重新再现出来,这就是说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就是记忆。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也可以从信息论观点来描述,识记就是人脑对信息的输入和编码,保持就是信息储存到大脑,再认或回忆则是信息的提取。有了记忆,婴儿在成长的过程,就能积累经验,并且把先后的经验联系起来。
加工改造的记忆——想象
人不仅能感知、记忆,还能对感知、记忆过的事物进行加工改造,想象出当前和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事物形象,这,就是想象。在想象过程中构成的形象,可以是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可以是尚未出现过的事物形象,可以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形象。
透过事物表面看本质——思维
如果人们仅仅是依靠感知,记忆,想象是无法完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的。这里还需要一种能让人透过事物表面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这就是,思维。思维是人所特有的高级认识过程,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核心,是人类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所在。
思维有两个特性,分别是概括性和间接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把抽取出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联接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上去的思维过程。思维的间接性是说人脑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媒介物与头脑加工来进行反映。
有了思维,人们不仅能认识当前的事物,还能推知过去的事物,并能预见未来的事物。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指人以感知,记忆,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联系的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分析认为,认识过程就是人脑接受、储存、加工和提取信息的过程。这就是我们从一个婴儿长大成人认识世界的一个过程,除了这个过程,还有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的伴随者——注意
伴随认识过程还存在着一种心理现象叫做注意。它不是心理过程,而是认识过程中各种心理因素共有的特点。没有它的参与,任何一种心理过程都难以顺利进行。注意力涣散的人是很难完成信息的接受、存储、加工和提取。所以注意力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里是很重要的。
主观的体验——情绪情感过程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是不会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对此是采取一定的态度,并产生某种主观的体验,如喜,怒,哀,乐,爱,恶,惧等。
上面都是心理学概论的一些概念,掌握好这些概念,对于接下来的学习以及如何运用到教学当中,对于一个师范生而言,很重要。接下来的两三篇文章都与心理学和教学方面有关,对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