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思考一个活生生的个体的命运时,不能像思考一个群体那样大而化之。
每个个体的情况都十分复杂,面临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人反应也截然不同。
我在读《史记》。
上一篇文章刚刚写了伍子胥。实际上还有一个人面临的命运和伍子胥几乎一模一样。
这个人的名字你可能不陌生——伯嚭。
没错,就是谗言害死伍子胥那个人。
此人和伍子胥一样,也是楚国人。
此人和伍子胥有一个共同的仇人:费无忌。
此人和伍子胥一样,也被费无忌陷害惨遭灭门之祸——伯嚭的父亲郤宛为人正直随和,在楚国威望甚高,引起了费无忌的嫉妒,便设计让郤宛宴请当时楚国的令尹(相当于宰相)子常,却又设法陈甲兵于门,随后向子常进谗,说郤宛欲假借宴请之机暗杀子常。子常听信其言,直接带兵攻杀了过去,郤宛自杀,全族被灭。只有伯嚭一人逃到了吴国,和伍子胥在异国他乡同朝为臣。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仇人;
同样的灭门之祸,同样的流亡他乡,
然而伯嚭最终却跟伍子胥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首先,伯嚭似乎仇恨之心不如伍子胥。
伍子胥怨毒之气充塞天地,率军攻入楚都后,发现费无忌和楚平王两个仇人都已死,仍然将平王掘墓鞭尸以泄心头之恨;
伯嚭同样随军攻入楚都,而且他两大仇人之一子常还是抵挡吴兵的主将,兵败之后,子常流亡郑国,假如是伍子胥大约会不顾一切,挥师郑国,或者威逼小小郑国交出子常,不杀子常不罢休,然而伯嚭却就此放过——其时,伯嚭已贵为吴国太宰,位在伍子胥之上。
更大的分岐在此后——
伯嚭后来也成了另一个费无忌,吴国的费无忌!
他似乎并没有从惨痛的家族遭遇中获得什么教训,也并没有遗传到父亲正直的品格,终于成为一位比费无忌更为著名的奸臣,收受越王勾践的贿赂,进谗害死伍子胥,简直为越国灭吴立了大功。
——无论吴国还是伍子胥,其实都是替他报仇的恩人。
相同的环境,甚至相同的家境,人不同,人的命运亦截然不同,处理事情的结果也便大相迳庭。
我想起一件事。
打算生小孩之前,我去医院作优生优育检查。医院人山人海啊,排了半天,终于开了单,然后挥挥手让我去男科。
我根据指示到了男科又排半天队,结果被男科医生大骂:“你明明作优生优育检查,跑男科来干嘛?我这是治不孕不育的。”我困惑,又回去找开单医生,结果那医生也极不耐烦,听都不听就吼我:“叫你去男科你就去男科!!!”
我火也上来了,也对吼:“他妈的老子是查优生优育,不是查不孕不育。”
那医生大约被我态度吓到了,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哦,检验科检验科。”
——你看,这事有环境问题吗?
有的。现行医疗体制造成医生负担过重,许多病人都得不到应有的问诊时间。
然而,具体到某个医生,再变态的体制,你也不能如此不负责任、态度恶劣。
我们平日碰见的都是很具体的事情,并非所有的事都可以推诿于外因,很多时候往往是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方式,影响了事件的结果。
你是与环境同流合污还是洁身自好?
当环境逼你不得不害人的时候,你是把枪口抬高一寸,还是生怕杀人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