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列车已行驶了一大半,尤其这两天树叶黄落的飞快,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快到了学期的末端。都说快到终点时,是最容易产生倦怠和沮丧的,因为一路下来,渐渐模糊了当初自己出发时的自信和动力。昨天朋友和我感慨:上学好没意思啊,我好像什么都学不好,没劲,你看谁谁谁怎么能有那么多时间精力还去搞竞赛,谁谁谁好像最近又变漂亮了,她用的什么护肤品啊...她这种自我否定和抱怨我也有过,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这种状态之前,我们是从“比较”中过来,无论是最近买了什么,还是最近上了谁的课,和谁结识了,好像后者精神层面比前者物质层面要高尚,但总隐含着我要传递一种比谁要好要高一级的感觉。
升学,工作,生活,进入一个环境,适应一段时间,衡量自己好不好,却是与别人的比较中得来,不免有些狭隘,一旦发现身边人比自己在某些方面强,就开始自我怀疑,渐渐因为别人的生活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实在可怜又可悲。为什么ta在比赛中获得晋级资格,我没有,为什么ta有那么多有趣可爱的朋友,我没有,慢慢这些疑问填塞住我们最后一丝理智的缺口,一旦迷失进怀疑的森林,自信早已被抛诸脑后。
有人说这是社会的过错,从小我们就被拿来比较,谁家的孩子考了第一名,谁得了一等奖,谁又学会了钢琴,到长大看谁的工作好,待遇高,职位显赫...连公益活动都要用物质广告来宣传,是逐渐形成的物化价值观导致我们的自信缺失和心理怀疑。
可我觉得这是我们自己的错,是盲目的“利益比较”这层红丝绒布遮住了我们原本清澈见底的眼眸,更遮住了我们原本昂扬于胸的自信,李银河说:一味追求拔尖是个幼稚病,它是虚荣心的表现。
为什么不能在专属自己的“轨道”上,努力奋进前行,保有乐观自信,偏要左顾右盼和东张西望,看到别条道路这一段是繁花就想要横跨过去,一旦不能实现,就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变得悲观和不快乐。一半为朋友这种暂时的“幼稚”无奈,一半庆幸自己已走出了“森林”,喜欢蒋勋在《生活十讲》的开卷语:有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拥有的东西 ,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感到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安分做自己。是啊,做自己很重要,充满自信的,我们从来不该是比较中的受害者,炫耀的分母或是自卑的分子,一直处于自我怀疑中的“病态生活者”,我们应该是三毛口中兀自生长,夏天发着耀眼绿光,冬天静默落叶归根,非常沉默,非常骄傲的树,可别变成随风飘摇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