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当中,我们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朋友、同事等等。甚至有些人只是点头之交,可能彼此之间留了各自手机号,然后开始慢慢地消失在你的通讯里。于是,在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个词——“熟人”。
熟人所谓的“帮忙”,其实可能会越帮越忙!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某天张三开车违规,被交警拦住,对方喊他,“大哥,你咋在这儿。”一看是熟人,张三赶紧说:“对不住,刚才接了个电话没注意。”交警说没事儿,反正没摄像头,过去吧。
张三顿时觉得挺爽,不仅省了罚单,交警还管自己叫大哥,挺有面儿的,就说:“兄弟,改天一块吃饭。”
第二次违规,还好熟人又在,张三笑着说:“明天,我请客。”
席间闲聊,张三顺嘴一问:“最近弟妹在忙啥呢?”对方叹气说:“你这弟妹没啥本事,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要不让她去你那找个活儿,工资你看着开,别让她在家待着就行。”张三说:“没问题,咱俩都这么熟了。”
过两天弟妹来上班,虽然工作没技术含量,但工资也不能太低了。加上每月还得买保险,加起来一个月得多3000块钱左右的开支。
上班三个月,交警兄弟打电话说:“大哥你能不能好好管管手下的人,少欺负我媳妇,没上过大学怎么了,没上过大学也是人。”
张三上班,发现全公司的人都知道了这位“熟人弟妹”的来头,个个都敬她三分,俨然升级成“隐形高管”。张三终于忍无可忍,给交警打电话,既然弟妹在这不开心,干脆回家。我每个月给开两千。
瞧,这就是“熟人效应”,所谓熟人,在人们心中通常都拥有一个较高的地位!人们经常说“这件事,我得找个熟人帮我办,熟人信得过!”但结果通常都是适得其反。
上大学的那会,我还没有自己的电脑。一天,我跟同学借了电脑,正在做一个课件。因为对键盘还不熟悉,我操作缓慢!这时,一个其他专业的朋友经过,他说他可以帮我做,只收10元。当时我想:虽然10元对我来讲可能有点贵,但如果能够省下时间,也未尝不可。于是我就答应他了!但几个小时过后,他给我的成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时候我发现他的想法与我最0初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驰。我让他修改,他却自负地回一句:“10元能做到这种效果已经很好了。我给别人制作一个课件收50元。”无奈,我第二天又重新做了一个课件!
这件事情过后,那位同学还经常在别人面前说起这件事。每次说起都总要自夸一番——“我的制作技术是如何如何精湛,作品是如何如何精美......”
我们眼中的熟人都很靠谱,熟人眼中的我们都很随便。于是,类似这样的场景就多了起来。
帮忙前:咱俩这关系,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保证让你满意!
帮忙后:哥,别太在意细节,差不多就行啦!
能找陌生人干的事情,就别让熟人帮忙!熟人所谓的“帮忙”,可能会越帮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