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有孩子的人和没孩子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星球上。这句话真是高度准确的概括了当妈前和当妈后的心理变化(当然,当爹也一样,很多自以为沉稳老练的男人当爹后都表现出了极其中二的一面)。
事实上,当爹当妈是个很容易焦虑的活儿。孩子的吃喝拉撒正不正常?智商情商发展跟不跟得上趟?给孩子挑什么样的幼儿园?孩子不好好学习该怎么办?孩子犯错我是该打还是不该打?
……
这样带问题的话我能写到文章结束,只要为人父母,秒变十万个为什么小子。
没办法,谁让我们不仅创造出一个生命,还在一定程度上要为他的命运负责呢!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对他未来的人生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在这种情境下,但凡是个有责任感的人,都必然因为这压力而焦虑。于是,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个案冒出来拯救世界了。
从早先流行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哈佛女孩,到后来的朗朗,虎妈狼爸,再到最近大热的董卿,总之每个培养出成功孩子的爹妈都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分享。追随者如过江之鲫,然而完美复制出又一个成功孩子的个案几不可见。
为什么?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原因有二,一是样本量太少,就您家孩子培养出来了,能说明是您的这套方法起作用吗?二是可操作性太差,同样的方法,换一套爹妈和孩子,就不那么好使了。
有没有总结了大量成功或不成功孩子的家庭教育模式,再具体提出几条操作性强的方法的东东呢?
还真有。
心理学家以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作为考量点,在调查研究了大量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后,总结了6条衡量家庭教养方式的指标,因其足够大的样本数量,所提的这6条指标非常有参考价值,也因为该指标是对家庭互动模式的提炼与总结,因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下面将以我自己的家庭教养方式为例,给大家介绍这6条指标。
1.反应性(responisivenss)
指父母是否能够与孩子进行迅速而适宜的互动。比如小宝宝一哭,你能马上去安抚并满足他的需要,饿了喂奶,尿了换尿布,这就是迅速而适宜的互动。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性越高的家庭,孩子的心理越健康,行为问题越少。就我而言,由于我非常注重孩子的情绪,所以也很注意与孩子的及时互动,如果把反应性从低到高划分1到10分,我对大宝的反应性评分为9分,不过小宝出生后降到5分,“分身乏术”是我带两个孩子最无奈的体会。
2.要求性(demanding)
指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设立规则和纪律,并要求孩子遵循。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但凡是人类群体共同生活的地方,就必然有一套自己的规则。从让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到几点吃饭几点睡觉,基本不可能存在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的父母,当然,像虎妈狼爸都属于要求性极高的。但是研究结果表明,要求性太低或是太高都会造成孩子的不良情绪和行为,适当的要求性才是最适合孩子的。以我为例,我是一个生活很有规律的人,所以相应的也对孩子要求比较严,如果把要求性从低到高划分1到10分,我对大宝的要求性评分为8分,小宝出生后降至6分,因为分身乏术,所以也要求不过来了。
3.关怀/温暖(nurturing/wormth)
指父母是否关心体贴孩子,向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这一点很好理解,爱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就像阳光和水对于小树苗的成长一样,不可或缺。经常亲亲抱抱孩子,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给予孩子温暖的关怀,一个在爱中长大的孩子,也会是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研究结果也表明,给孩子的关怀温暖越多,孩子成长的越好。一般来说,反应性高的父母,在关怀与温暖这一点上也高。以为我例,由于我的专业就是心理咨询,所以一直很注意呵护孩子的心灵。如果把关怀温暖从低到高划分1到10分,我对大宝的评分为9分。小宝出生后降至7分,倒不是对他不关心了,主要是没有那么多时间陪在他身边了。
4.严厉性(harsh)
指父母是否采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简单来说,就是是否经常打骂孩子。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打骂孩子的父母还是不少的。狼爸就是典型的用鸡毛掸子和藤条把孩子抽进北大的。但是研究结果表明,严厉性越高,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以及反社会行为的概率也越高。对我而言,如果把严厉性从低到高划分1到10分,我对大宝的评分为3分,不过这个分数在小宝出生后明显上升,评6分吧,主要原因是当我过于疲惫的时候情绪就会不好,耐心也会变差。
5.一致性(consistency)
指父亲和母亲(还有其他照料者)的教养方式是否一致。爹和妈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性别还不一样,在教养孩子方面不一致很正常,怎么沟通怎么处理这种不一致是父母智慧的体现。在中国还有额外的一个维度,老人。纵观全球,老人如此深度参与育儿的国家,比得过咱们的真不多,这是一种无奈。但是有老人参与的家庭,一致性表现的就会更差些。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家庭成员的教养方式一致性越高,孩子的心理越健康,行为越积极。以为我例,因为我家没有老人参与育儿,尽管我与孩子爸爸教育理念有不同,但在沟通与协商的前提下,我们表现的比较一致。如果把一致性从低到高划分1到10分,我俩的评分为9分。
6.讲道理(reasoning)
是指父母能够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对待孩子,并向孩子解释管教背后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愿意给孩子讲道理的父母,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反应都会更好,同时,讲道理对孩子的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好处。这一点是结合上述几点一起考量的,不管是给孩子定规矩还是严厉的对待孩子,父母能同时给孩子讲清楚道理解释原因,孩子的反应就比不讲的家庭好。如果前面几项做的都不好,只是成天给孩子讲大道理,那就不是研究所指的讲道理,而是唠叨了。就我而言,我一直坚信以理服人,沟通是可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的,所以如果把讲道理从不讲到讲划分1到10分,我对大宝可以评10分。
有没有发现这样一量化评分,就很容易看出一个家庭教养方式的问题出在哪里。比如我自己,原本只是对孩子的要求性略高了些,适当放松些就好,其他几项还是不错的。但是在小宝出生后,要求性是下降了,但同时反应性与关怀温暖都下降了,严厉性却上升了,这就是大宝在小宝出生后明显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二胎妈妈们可以借鉴)。原因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也就有了,针对上述6条指标,查漏补缺即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生的追求和成功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即便是三星的米其林餐厅,也不会让所有的人都喜欢。心理学家的研究也不过是让大众知道,按照这6项指标教养出来的孩子,至少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没有太多行为问题。至于是不是出类拔萃,会不会出人头地,能不能功能名就,我想谁也不能保证。只是我觉得,身心健康乐观开朗远比其他重要,而且我相信,这样的孩子离幸福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