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烁写的关于山东高密的年俗文章,她从年三十贴对联写起,这一点就与天津有所区别,我们这里在二十八九就可以贴了,但高密地区有指定时间,不知有何讲究。饺子这个年夜必备饭是与天津是一样的。就餐是很讲究礼节的,上正桌的只能是长辈和男性。我个人认为这点对女性有失公平。对于钱饺子一事投入笔墨较多,寄寓了人们对幸福的一种向往,好像小作者对此并不感兴趣,吸引她的是烟花。这里还推出了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老人,一个有些偏心,一个公平,虽没有肖像的描写,但是一个慈祥和蔼一个严肃公正的面庞呼之欲出。
初一拜年的习俗与天津相似,不同是每家都挂上族谱,大家先要拜祖,这样的拜年增添了一点沉重感,不能忘记祖先。这种古朴气息的形式有必要保留下来。唱戏踩高跷这些民间文艺形式还存在,只是越来越少,真庆幸高密有一个红高粱基地,让这种形式继续延续,我想这都要归功于若贝尔奖的获得者莫言,因他的文章成就了张艺谋,因那部电影使高密出名,因此保存了古老的民间文艺形式。玉烁的文章是浅吟低唱,把高密的年俗娓娓道来,读来亲切。
晓啸的文章开头就展示了另外一种风格,一句吆喝语就把我们带到西部地区,饺子不再是年夜饭的主角,兰州牛肉面才是地道的年夜饭。每个地区在过年都用不同的方式来祈祷新的一年有好运,在兰州人们就用生盆火,打醋坛这样的习俗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财源滚滚,也希望每个人都健健康康。还介绍了咬猪耳朵的习俗,虽然有一点点迷信,但老人的愿望还是好的。兰州真是一个爱吃面的地区,初一早晨仍然是面,但变了花样,又是另一种风味。旧俗初一不出门跟华北地区有区别。
文章里还讲了光绪年间的逛庙会的场景,展示了清军阅兵庆新春的场面,真是热闹非凡。随着时间的推移,习俗也在发生着变化,感觉旧俗沿袭越来越少 ,这些东西还能留存多久,我心中有些忧虑。以后还会有这样浓浓的年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