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在小学的某堂手工课被要求带一个乒乓球和一块橡皮泥;你曾经在你的某篇作文里赞扬过一个怎么都打不到的“怪物”;你曾经在某个时刻感叹过要像它一样“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然后笑对人生”……
是的,这个曾经在小学作文里把你感动得一塌糊涂的东西,叫“不倒翁”。你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过它,写了它的不起眼、遭人烦、怎么折腾都不倒,然后上升到这是送不倒翁给你的那个人对你人生的期许,你要做一个像不倒翁一样勇敢面对各种人生挫折,仍然屹立不倒的人。
可是!
讲真,你重心那么低,真的好么?
重心低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永远只能看到眼前地面的这点儿东西,没呼吸过上面的空气,也并不知道远眺车窗外能看到怎样的风景。
某瓜穿平底鞋的时候,常年乘公交不抓任何扶手,总自嘲说自己底盘低,不易摔。
是的!
站在平地不易摔。
处在安稳的地段不易摔。
不动就不会摔。
也许最不易摔倒的姿势,应该是躺着。
……
宏观经济学上有一个“棘轮效应”,大意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其实符合这个规律的,不仅仅是人的消费习惯,与之表达相同意思的还有一个词——“惯性”。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从小山村去到大城市的人,不愿意主动选择回到小山村,其实更多的不是好面子,而是当你知道世界还可以是这个样子时候,你更愿意带着好奇心去探索比已知更多的东西。
所以,你必须培养自己水平是四星的时候,去做五星的题,对但凡能看到的东西,都应该有“伸手够一下”的欲望,这个过程,你的重心才会有提高,虽然你会面临摔的可能性。
反正这样摔一下,你又不会死。
你不倒,但你也从未前进
为了研究那个“怪物”为什么不倒,你一定动手拆过它。于是你知道,不倒翁的底部有一个重物,这个重物牢牢地粘在不倒翁的底部。
是的,它不但重心低,重心还不能动。
最可怕的就是这个重物,更可怕的是,它还“牢牢地”粘在了不倒翁的底部。老师一定向你解释过,为什么同样是重物,不选择沙而选择橡皮泥。橡皮泥起到的是一个固定的作用,它让重心只能集中在那一个点,并且那个点用来接触地面。
于是你对不倒翁做出的任何击打动作,结果都是它绕着它的重心摇摆一下,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它不会前进,它只会在它固定的空间里原地踏步。而那个原地不动的不倒翁,其实有没有那么一刻,宁愿自己连滚带爬地滚远一点儿,也不想永远只在一个地方屹立不倒?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舒适区,你在你的舒适区里就可以做个骄傲自豪的不倒翁。虽然这个并不值得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