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提一下这本书的封面,是乐瑶的画作,经过加工而来的。本身书是一本电子书,由于不习惯看电子书,需要把文章打印出来。为了鼓励宝贝对于画作的热爱,告诉宝贝:妈妈需要制作一本书的封面,主题大概是...你帮我画一张吧?于是这个家伙就很热情的创作起来,实际效果还不错吧?
这是一本我参加读书会老师写的电子书。跟平时读的一些经典的书籍和大家写的书感觉有所不一样。首先能感知到跟老师的距离,是那种可以接近的范围之类;其次看得到每篇文章所付出的努力,无论是深度思考还是资料收集,都能感受到文章背后那套严密的逻辑思维。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而这个方向是我可以触摸到的,很是真实。
OK,说一下读完本书的一些思考。
1、生活中凡事多问几句为什么。
网络上看到一个有效训练自己思考习惯就是,选择一个大众认为不以为然的概念,问一下自己:为什么大家都这么认为?这事真的如同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吗?然后再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在路途中思考这些问题,再找个时间纪录下来,文章或者思维导图都可以。这样的刻意练习久了,遇到一些看似简单的道理,都能看到不一样的本质。任何事情都逃不开那个最枯燥的练习过程。
这样的练习,我做的很少,一来把自己的生活确实安排的太满,连大块的思考时间都没有,一直在不断摄取知识。二来也是这样的练习其实蛮困难也挺累的。在困难面前,我又一次的选择了待在自己的舒适缺。真是个顽固分子。
2、读书。
读书的时候带着自己的觉察,知道自己在获取什么的知识,以一个更远的眼光来看书,而不是沉醉于作者的某种观念。要把这个文字背后的主旨和框架找出来。对于书中提出的概念也要反复琢磨。即使做不到与作者公平对话,至少也要是一个好的接收者,能够尽量的理解到作者所传达的内容。
我的读书能力是有很大提高的,一方面来自近三个月的克强伴读的训练,通过输出倒逼阅读的质量,好像练习的多了,做起来就容易很多。另一方面也是自己读书的量一直在增加,书读的多了,理解能力好像在无形之中也提高了许多。
3、写作。
现在已经习惯用印象笔记来纪录东西了,连续自我写作了三个月,工作上的专业文字也坚持了30天的更新。这背后的艰辛是难以言表的。我的写作系统还不清晰,深度也不够,事后也会发现自己的文章里面有很多的漏洞,这说明我在思考的时候出现了疏漏,有时候是能力问题,有时候是时间不够,更多的时候还是自己态度有问题:自我要求太低。
怎么说呢,我对于码字这件事情的热情还在,根据以往很多时候的经验,能保持热情在一个月以上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读书和写作我能坚持的如此之好,已经出乎我以往的经历了。哪怕只的文章漏洞百出,我对自己也已经很满意了。
自律感觉是,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了计划的事情。等到孩子们回来以后,就不要再去纠结我的事情还没有结束。可以好好的陪孩子们玩耍,这样陪伴的质量也提高了很多。随手拿起一本书代替了手机。好像24小时的时间被拉长了一样,丰富又精彩。我很爱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