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到“达·芬奇”这个名字,人们的脑海里就未免会浮现出他的艺术成就和小时候在语文课本所学到的他画鸡蛋等等的小故事。无可置否,达·芬奇确实是一位成绩斐然的优秀艺术家,他对艺术节甚至是世界所作出的贡献很大。
这就是我们一般人对达·芬奇所关注的角度,然而,弗洛伊德却不畏权威,从心理精神的角度去探究达·芬奇那神秘的童年,大胆剖析达·芬奇童年时期的心理精神状态以及它对达·芬奇长大后的行为性格的影响。
如弗洛伊德所言,“也许,最著名的‘左撇子’就是达·芬奇了,没人知道他有过什么风流韵事。”在书中,弗洛伊德毫不忌讳地如实对达·芬奇进行心理上的分析。首先,弗洛伊德从达·芬奇提到的他童年的一个记忆开始——达·芬奇在还在摇篮的时候,曾有一只秃鹫飞来用它的尾巴拔开达·芬奇的嘴巴。根据达·芬奇的这个童年回忆,弗洛伊德花了不少的篇幅去详细分析,最后得出达·芬奇婴儿时期便和其母亲乱伦的结论。接着,弗洛伊德便列举达·芬奇关于厚葬其亲生母亲,疼爱其学生的日记,分析达·芬奇对其母亲依恋却不敢将这种感情外漏而刻意压抑的矛盾,分析达·芬奇成为同性恋的原因。最后,弗洛伊德再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达尔娜和另外两个人》入手,对达·芬奇成为同性恋原因的进一步分析。
弗洛伊德的分析条理分明,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所以这也令很多反对者反驳无力。看完他的分析之后,我了解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达·芬奇,一个更有血有肉,更真实的达·芬奇。弗洛伊德让我看到了,原来伟人并不是神,他们也只是一个人。然而,反观过去甚至是现在的社会,一种对明星,伟人的盲目崇拜仍然存在着。很多人将自己的偶像视为神明,拒绝任何人对之进行负面的评价。实在可笑。我认为,我们就应该像弗洛伊德一样,带着客观态度评价他人,既要看到他们的优点也要看到他们的缺点。“作品尽管伟大,但创作作品的人和常人无异,有正常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和愿望,他的一生也和常人一样,被这种需要和愿望的早年遭遇所决定。”
同时,我更加看到了童年对一个人影响之重大,家庭教育对人最终性格的形成的近乎决定行动性的作用。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着最主要的角色,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但是,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并没有做好各方面的充分迎接准备便将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比如,一些父母有着巨婴心理,过分依赖孩子,还有一些控制欲过强等等,这些心理上不合格的父母们,亲手培育了一个又一个人格不完善甚至扭曲的孩子。我觉得,比起重点教育孩子,我们更应该重视对家长的教育。而家长们也应该不断学习借鉴教育孩子的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而不是不负责任地随性教育又或者一昧将时间投放在工作上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我始终认为,社会上有多少个坏人,其背后就有多少对教育失败的父母。
整体而言,这本书写的很不错。仅仅是写出这一勇气便值得嘉奖,更不用说其质量了。这本书的诞生,为古今读者开拓了一个艺术品鉴事物新视角,在人类化的领地上留下了拓荒者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