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变化太快,你的育儿理念有变化吗?
现在的十年所带来的变化比过去几个世纪的变迁都要大。 -玛格丽特.米德
我们这一代现在所处的生活环境与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一代远远不同了,就是现在跟十年前变化也相差十万八千里。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像是一个拓荒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停的学习和试探,力求寻找出适合自家娃的教育方法。
我们这一代权威意识逐渐淡薄,不断的追求公平和公正,我们的孩子则表现出明确的“享乐取向”,我们的教育理念大都从上一代的约束性教育过度到不干涉教育,但是事实证明两种方法教育孩子都不是很有效。我们经过学习,摸索,实践,发现给孩子要有爱也要有规则,对待孩子既要尊重又要坚定,但是如何把这个理念落实到实际呢?
我一直觉得说的很模糊,直到我看到《0-12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里的描述,觉得说的很易于实施和操作。书中阿德勒学派用合作性纪律、积极性纪律等好几个专业术语来实践教育的新方法, 这种新方法包括以下重要方面:
- 1.训练孩子时要坚定,但也要尊重他们。
- 2.我们既不应惩罚孩子,也不应纵容他们,而要理解他们。我们应认识到,让孩子承受自己的错误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我们实际上在帮助他们。
- 3.理解孩子意味着理解孩子的目标。
- 4.自然合理的后果是教育孩子的强大武器,能让孩子实实在在的体验生活。我们采取这种方式时,孩子既不会失去对我们的尊重,也不会失去自尊。
- 5.鼓励是很有效的;不论从短期还是长远来看,鼓励都会产生积极的后果。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觉得自然合理的后果这个说法很受用,因为这让孩子不是屈服于我们的权威,而是能理解我们的目的,跟我们一起体验生活,知道事情这么做会发生的结果。书说也用例子很清晰的告诉我们该如何应用起来,并且让我们看到利用自然合理的后果和惩罚的区别:
为了避免下意识的对孩子发火,我们要关注:惩罚孩子的焦点是过去,而利用自然合理的后果这一方法的焦点是未来。你到底想对孩子的过去有影响,还是想对孩子的未来有影响?显然是后者。牢记住这一点,会让我们育儿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
2.知道孩子该多鼓励少表扬,为什么实际操作中总是用不好,还是用那几句“你真棒”“你真厉害”?
看过太多的育儿鸡汤文,育儿专家总是告诉我们该多鼓励少表扬,我们通过不断的被洗脑也明白了鼓励对孩子的重要性,但是用起来总是不是那么顺嘴,还是应激反应的跟孩子说“你真棒”“你真厉害”“画的真好看”“唱的真好听”等等。《0-12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里用一张表格理清了我们鼓励孩子的思路,简单易学。
鼓励孩子我们要少用陈述句,要学会提问,花点时间了解孩子当时的感受,尊重和关心孩子的观点,这样让孩子更愿意跟我们倾诉想法,同时也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有热情有意愿的成长,学习。 在具体实施时,书里也同样提了两个问题让我们时刻警惕自己与孩子的互动。
我是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呢,还是仅仅从自己的?
我会对一个朋友讲这样的话吗?
不要只对孩子提要求,我们也要要求自己学会对孩子鼓励,我们成长一大步,孩子才会成长一小步。
3.我们不是不想改变,有时会被原生家庭的习气所影响。
前段时间跟一位5岁妈妈聊天时,她说我知道我要控制脾气,但是在他淘气的时候,又总是忍不住的发火。那时候的时候感受总是想去规劝她还是要控制脾气呀,当看到《0-12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里用32个实例帮助我们反思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想到她可能在童年时也被她的爸爸妈妈那样粗暴的对待过,所以她知道自己的问题但是比较难改变。
我也是一个在棍棒中成长的孩子,小时候我被妈妈用各种工具轮番打过,什么晒衣架,晒被子的拍子,塑料水管,皮管,她还会让我跪地板,跪搓衣板,就差没跪大街了。那时候妈妈虽然爱我,但是脾气比较暴躁,随手捞起什么就用什么打,腿上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等我到了青春期叛逆的一塌糊涂,曾经恶狠狠的用语言过伤害妈妈,也想过离家出走,后来因为胆子小没走成。想想童年的创伤,想想妈妈的爱和她后来生病去世,想通了很多。那时候妈妈还没有学会怎么更好的爱我,只是以她的方式恨铁不成钢,现在的我理解当时的妈妈,所以我想再次教育我的孩子的时候,尽量避免用我妈妈的方式。
太多人都没有学会如何温柔而耐心的表达爱,如何以同情和理解之情来表达爱。他们学会的唯一交流语言,就是严厉而伤人的惩罚。对于母亲来说,惩罚似乎也曾是维系她与母亲的唯一纽带。
我们先要接纳自己和我们的爸爸妈妈,治愈自己童年的创伤,然后才能更好的面对孩子,也能避免将错误的教育模式沿袭到自己的娃身上。
最后,用书中序言的一段话来结束:“让我们谦卑的躬身探索儿童的秘密,让我们的内心更加温柔,灵性更加充盈。当你凝神观察那小小的身影、纯净的眼睛和灵动的微笑,那一刻,天地万物都静止下来,化为了虚无...”
愿所有爸爸妈妈都能身体力行,去接纳,去包容,去改变,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