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热度”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外界影响。
想象你如往常一样准备看书,突然家门响起了敲门声,接待朋友花费了你半天的时间。等你再拿起书,已然没了之前的热情,一身的疲惫让身体和意识告诉你:现在该休息了。
生活中无数的例子证明,当计划中的一件事,被打断的次数越多,你对它的热情和信心就会越少,严重时还可能会产生抵触。
看过一则小故事:有个小男孩想学钢琴,妈妈不同意,于是他偷偷攒钱买了一台二手的烂钢琴,放在离家稍远的破旧小屋里。开始学的时候很有兴趣,几乎每天都去,后来那个地方开始施工,声音掩盖了他的钢琴声,去的次数越来越少。
结局就是,现实支撑不了他的热度。他无法在热度耗光之前,改变施工队,改变妈妈的看法。故事最后小男孩被其它乐器吸引,陆续接触了13样乐器,虽学的不深入,但起码对每一件乐器都有所了解,或许这是他的小幸运。
事实上,他本可以将一份热度持续燃烧下去,把钢琴学到炉火纯青。无奈这些热度在外界的影响下,逐渐演变成了三分钟热度。成了一堵阻止你继续前进的障碍。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
三分钟热度乃是生活常态,更值得我们珍惜。
史航参加《奇葩说》的时候,大家都说他:这应该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这不是你想要的东西,辩论太虚,经历才是真实。
史航开始思考:究竟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呢?后来他说:“我这辈子要的,都是暂时感兴趣的东西”。
因为拥有三分钟热度的人,往往能发现更多的乐趣。他们不断地去尝试新东西,发现更多生活的精彩,你问我怎么克服,我只能回答:与其去克服,倒不如去接纳它,利用它。
如果连三分钟热度都没有,他的生活那该有多无趣。所以,好好珍惜热度,哪怕只是三分钟。
总之,三分钟热度的出现,有好有坏。坏就坏在无法坚持完成一件喜欢的事情,好就好在你能不断的激发兴趣,探索人生更多的乐趣。
我们最终要做的,就是要从三分钟的热度里,选择值得做下去的事情,付出所有的热爱。当你经历了足够多的三分钟热度,发现了足够多的不喜欢,你便能发现自己真正热爱什么。
善于利用三分钟热度,可以成就你的热爱。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纠正它,而是理解它、控制它,把它变成你的加分项,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补一句:听说点赞多了可以打上标签,能接收到更多类似有助于提升自己的知识。
(在坐某件事情前先解决三分热度,做事效率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