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看一些投资类的书,也找来一些相关课程在听。
载朋友一起出去吃饭,朋友在银行上班,算是在金融圈混,本来以为对于投资他会比我了解更多,车辆一启动,恰巧播放投资的课程。
朋友听到后,就惊奇的问我:“你也在炒股?”
“我了解一下,只是买了点基金。”我答道。
“还买基金啊,最近跌那么厉害,炒股你可要小心啊,搞不好就血本无亏,最好还是别碰那玩意。”
我和朋友关系很铁,这算是对我的忠告吧。
我笑了笑,不语。
因为没有想到对于投资他是这样随便的态度,一点不像有点投资意识的人说出的话。
加上他又在银行工作,别的朋友有时还找他买理财产品。
我突然对他的专业程度不敢恭维。
看来,投资的事情一定要自己下功夫,不能走捷径,一定自己去摸索属于自己的风格与方法。
我很崇拜一句话,投资的事要尽可能地先学习,尽可能地拖延行动。
为什么要拖延行动呢?
我想就是要对市场、对投资积累到现在的经验教训多一些学习借鉴,多一些理论知识储备。
当然,重要的是敢于下水试一试。
不下水,看再多的游泳教程也无法学习游泳。
曾有一段时间,每次在书店看到巴菲特的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炒股大神,很有钱。
我呢,觉得炒股像是投机,不是很体面的事情,也听说很多炒股负面的信息,对之一直敬而远之。
把炒股简单等同于投资,把投资简单理解为是有钱人才干的事,这就是很长一段时间的幼稚认知。
我知识自己还有很多其它认知盲区,至于如何扫盲,全凭兴趣爱好的足迹所致。
从以前不怎么关注巴菲特,到现在提到投资便避免不了提起这位投资界的大师,我也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那一类人。
巴菲特说,一个人要想获得投资成功,一定要有一个稳定的知识体系作支撑,一定要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情绪影响这个知识体系的作用发挥。
这句话,我感到很受触动。
稳定的知识体系,在互联网的当今,太容易获得了,这也是我最近乐于做的事情,一本本大师经典,感觉他们的理念相互缠绕,也都有各自的风格与创新。
知识体系是可以轻松建立起来,但情绪控制却要完全在于个人了。
最终最重要的是实际操作。
巴菲特说,他在开始投资生涯之前,几乎把世面上的投资书籍看了一遍。
而现在,只要搜索投资一词,简直可能看晕你。
我还得到一个数据显示,在我们大部分家庭资产配置中,股票类、基金等资产配置少得可怜。
但是股民常常就在我们身边,而割韭菜也常常听说。
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提醒我们投资这件事有时间还是要付出精力学习研究,认真行动,并且融入生活,长期实践。
我想,未来随着更多人的觉醒,投资市场也会越来越火,投资也会像汽车一样走进千家万户。
事实上,生活中我们身边处处都有投资的身影。
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也都是国家和其它专业机构在运营,确保增值。
对于有稳定收入的群体,越早地进行定投计划,受益也是看得见的。
只是,当前一切都只于书面理论上,我买的一些基金也算是初步涉水,除了白酒、黄金小有盈利外,其它都暂时亏损。
不过奇怪的是,我竟然出奇的淡定。
有四个原因。
一个是这些钱都是零花钱,即便是消费掉了也不会影响我的生活,而现在我省下来做了定投基金,竟然成了资产,虽然帐面上在亏,整体看也是赚了。
这个提醒我们,千万用闲钱去投资,当然你要是有钱人随变玩。
千万不要借钱去投资。
借钱、动用家庭重要储蓄和用闲钱投资的心态完全不一样。
建议,也把工资的10%拿出来定投基金或者投资实践。
因为投资和跑步、写作一样,坚持下来,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二是我打算长期持有,怎么也需要五年再看效果吧,我相信对于定投来说,只要持有足够长,长期一定会赚的。
越是发现亏的时候,基金走低的时候,心理也没有波动,感觉这个时候,我也在买进了,而且在低估时买的份额还多一些。
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三是因为最近我对投资知识的学习,让我坚定了要研究实践这个领域,因为这个比起写作赚钱更轻松一些。想想自己已经每个周都拿出一点钱在实践,心里踏实多了。
四是我们每个人自身就是最大的资产。
对于我们灵魂与肉体的资产也要投资。
每天看书、写作就是对灵魂的定投。
每天和我一起晨跑就是对肉体的定投。
这两项投资也需要长期进行。
再就是多学一些技能去赚钱,教育投资对自己对孩子都是收益无限。
最后,这是国内一位知名基金公司理财师的话:
要一生投资成功,只需要做两个因素。有一个正确合理的思考框架让你能够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有一种能力让你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以避免情绪破坏这个思考框架。
发现了吗?其实就是上面巴菲特说的知识和情绪对投资两大重要支撑。
现在世面上那么多高在上的理财师、出书人、投资界大咖搞来搞去本质上是学习践行那些大师的经典理论。
所以,听说是一方面,有时间还是要看一看原著。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已是投资界高手,欢迎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