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农村的晚上,盛行两件大事,一个是演皮影戏,一个是在露天放电影。
放电影是技术活,乡上有专门的电影播放员,定期到每个村上放电影。只要把灯打开,把影片卡在卡槽里,开动机器,一场期待已久的电影就开始上演了。皮影戏就不一样了,除过专业,还得有一定的创造性,也就是当地人说的灵气。
太阳西沉,夜色微黑,坐在家里的孩子早就等不住了,眼巴巴望着父母亲的眼睛,像兔子一样竖起耳朵,父母一声:“看去吧!”话音未落,孩子们早已提着凳子,一溜烟就消失在了暮色里。
那个时候,姜尚涵还是八、九岁的孩子。在无可玩耍、生活单调的农村,扔沙包、翻皮筋、比上树,玩鸡毛信很快玩腻了。看一场电影,就像过大年一样。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农村文化生活还比现在有趣。不像现在的农家书屋、文化广场,设施虽然比较现代、齐全,但却没有多人气。只有几个老太太干完农活,揽些柴禾,把自己家的炕煨热,才有闲工夫出来坐在广场周围东家长,西家短拉话。几个调皮的孩子荡秋千、互相撕扯玩耍外,完全没有看电影和看皮影戏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