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了这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大意为下班之后可以做什么,下面的回答也五花八门:充电、健身、发展自己的爱好,仿佛只要一个人努力起来一切都不成问题。
真得是这样么?
小芳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做着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有一天她下载了豆瓣和知乎,在看了很多励志的故事之后,鸡汤喝得饱饱的她开始产生一种焦灼感。她决心改变。首先她想得很好,打算利用每天下班后的时间学点什么,并制定好一个简单的计划。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事情是这样的,不知道有没有人有过相似的经历。恰好在那一段时间,每天回到家里,小芳就要做一些手工活。这些手工有的是绞电线,有些是拼纸板。沉闷单调,而大多数时候一家人紧赶慢赶也只能赚几块钱而已。做完这些恶心的活至深夜之后,小芳才能去睡。她还住在家里,时间却仿佛不属于自己,小芳想要选择不去做这些扼杀人的活,于是她开始试着抽离。相应的结果是小芳母亲脸色就会不好看起来。一家人中别人都可以早些去睡或者少做些活,小芳由于长期以来地位不高,尽管已经分出一部分时间了,但是她还是会埋怨小芳走得太早,甚至骂骂咧咧,几次之后更是扬言让小芳不要住在家里,滚到外面去不要回来。伤人的话像一把刀子,割完一刀又一刀,钝刀割肉分外地疼。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困境,也许有些人只需要自身努力即可,但是真得有很多人因为环境、眼界所限,费尽力气才能得到一点改变。
我开始想到那句话:和大多数人不同,我们光是活着就已经很辛苦了。
小芳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开始努力,醒悟的太晚。在最悠闲的时光里浪费光阴,结果无法拿出一点成绩却说服别人,结果时间被占据。她也恨母亲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派给她永远也做不完的事情。因为那点微薄的工资不足以支付房租,她厚着面皮无视母亲的话继续住在家里,但是心里已经筹划着搬出去的事情。当她好不容易有一些存款真得要搬出去的时候,母亲又会怒骂着责备她。也许是因为面子,也许是只是利用这一点来迫使小芳来顺从自己的心意。
原生家庭就像臃肿的蜘蛛一样,不断吐出丝网直到完全束缚她为止。小芳在被消耗。
一切的苦痛来源于苦海却难以超脱。
美国女作家写了一本书叫做《我在底层的生活》,是根据她的亲身经历写成。她写道那段时期她曾经的同事们尽管做着薪水低微的工作,却想不起来辞职或者有预谋地换一份工作。越是贫穷,越是无法摆脱一种恶性的循环。当他们为了一份报酬很低的工作时,那些雇主像是一个老师教出来似的,不约而同地拼命压榨他们。
就如那个笑话中所说,财主不满足于家中所养的奶牛的产量,奶牛只好说:“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啊。”
很多雇主就和这个故事中的财主是一样的心里,他们做出带有侮辱人的举动,总能找到无穷无尽的活来让手底下的员工来做。为什么那些员工不敢果断地辞掉当前的负担极大的工作,哪怕他们是占主导地位的一方,需大于供地关系。越是这样,受到的压榨越多。
你一定无法想象,对于那些很辛苦才能维持目前生活水平的人而言,假如去找一份新的工作,是要冒极大风险的。那些所必须耗费的时间,比如面试、等待、药物测试很可能会活生生拖死自身,在及时得到资金保障之前。
底层劳动人民的背景和小芳的原生家庭构成了极其相似的怪圈,使身处其中的人们想要跳出来不是那么容易。假如小芳想要有充足的时间供自己提升阶层,她必须把自己从那些繁琐却毫无意义的活计中解脱出来,假如她采取行动比如离开原生家庭在外租房,她必须保证自己的工资足以支付每个月的房租,还必须找到充足的理由来逃离原生家庭。但是她不提升自己,怎么找到一份薪水合适的工作呢?
底层人民也是如此,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钱财来支付账单,各种慢性病,寻找暂时的蔽身之所容身。这让他们必须花费更多的钱,住在宾馆里,吃快餐,使得他们无法从中省下钱来,因为做一些简单的不需要怎么花钱的饭食至少需要一间带着锅的房间,这种房间理所当然要价也高。
这样一想,在拥有可怜的一点的翻身资本时,真正跳出来怪圈的人又能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