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部电影就绕不开这个朝代。
大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276年。
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大一统朝代。
与此同时,明朝又是被后世争议最多的一个朝代,关于它的黑暗、压迫、荒谬的讨论从未停止,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明朝专权下的俩大特殊机构,“厂”与“卫”。
“厂”是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其中以东厂最盛,“卫”则是指锦衣卫。同样是皇帝的直属特务机构,有明一朝,厂卫的关系始终错综交杂,俩者就在权力与利益的争夺中摩擦不断,然而宦官集团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地位始终是高于锦衣卫的。
锦衣卫指挥使最出名的是陆炳,当然,他的地位(明代唯一的以三公兼三孤)还是拿自己命换来的(火场救嘉靖),而那些拿命根子换权利的大太监们就太多了,刘瑾、汪直、王振、魏忠贤掌权时候哪一朝不是人心惶惶。
活于当朝,是跪着屈于现状,苟且而活,还是燃火而生,逆流勇上,为这天找一个光明的未来?
张译饰演的陆文昭满身血污对着尸骨遍地,咬着牙,眼里焚起天火。
“要想不这么死,就得换个活法儿。”
此言一出,全片的阴冷宿命感一下就活了。
再把佛教里天龙八部的概念一套,一股世人皆悯的末世苍凉感也起来了。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不好意思,串场了。
《绣春刀2:修罗战场》是一部扎实的电影。
从剧本上来说,有伏笔,有转折,有起承,观众很清楚的找到每一根线的每一处发力点,娓娓道来的案情,恰当的史事改编,慢慢抽丝剥茧直至高潮最后的合与收都彰显了剧本的扎实,片中在张震猛然想通案情的关键点(2处),我甚至自动脑补了了柯南的BGM(马萨卡?),虽然没有本格推理般,这种能带着观众认真去回忆剧情关键线索而不显突兀的国产电影这几年留下深刻印象的也就《唐人街探案》和《十二公民》了(如果漏了别的佳片请别打我)。
从第一部绣春刀开始我们就认识到了导演路阳对细节的高要求,于是到了第二部中,电影的美术和道具有着非常厚实的质感,这种质感和全篇阴冷黑暗的主色调相辅相成,锦衣卫的绣春刀,飞鱼服,千户,百户、总旗的各种服饰,宦官们大大小小的各式朝服,北京城中大街小巷种种人间烟火无不体现出剧组对细节的高要求,说到镜头方面,沈炼和北斋雨中竹林初遇那组镜头太美,色彩搭配的艳丽和构图的严谨与之前铺陈的冷峻风形成强烈的对比,可惜的是从这组镜头之后,或者说从杨幂出场之后,影片的节奏就有些飘忽起来。
影片的扎实还体现在几场打戏中,其中以沈炼夜闯案牍库时和东厂太监的对打最为精彩,架势一摆,双手流锤似星空火星,身形闪动,相互攻守,一招一式明明白白,一来一去简洁干脆,镜头的切换和打斗的剪辑一气呵成,演员对各式武器有自己独特的招数,刀该怎么劈,锤该怎么甩,棍是怎么舞,架势在,腔调在,这场打戏的腔调就端的住,如此酣畅淋漓而极富打击真实感的武戏在近些年实在少见,即使将全片的动作戏放回到那个90年代武侠电影盛行的香港也是独树一帜的,黄飞鸿系列飘逸灵动,断刀客狂野豪放,东方不败则追求画面美感,而绣春刀对打戏的表现则更类似韩国电影那种写实的街头打击感,血就是血,伤就是伤,该死的地方就死,一点不含糊。
一部古代武侠类型片,故事说的好,打戏拍的好,恰巧导演还是个细节控,这片子就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
然而,还是要说几点不足。
一,还是从故事说起,正如前文所说,全片的剧情是在正史上进行的二次创作,如果对天启和崇祯那段明史感兴趣的观众一定会看的津津有味,比如我,会觉得电影中对东林党、阉党、宣王、天启落水等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种种解读会心一笑;相反,若是不熟悉明史或是不喜欢该片塑造的明朝景象的观众而言,前半段大量的铺垫也许没有那么强烈的认同感,单纯从前半段而言,还是第一部的兄弟之情以及三兄弟各自的支线更能吸引到观众的兴趣点。
二、前文我并未提及演员,因为一提及演员就不得不说该片的女主,杨幂。从第一场戏开始,有杨幂的地方剧情必出现BUG,有杨幂的地方画面必出现面部大特写,对比下第一部被说出戏的刘诗诗同学,大幂幂这个感觉怎么说呢,就好像三国拍着拍着突然就去了三生三世,蜜汁尴尬。
影片在处理北斋这个角色不太令人满意外,其余演员均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尤其以雷佳音的裴纶和刘端端的崇祯最为精彩。
第一部中的丁修已经让我们见识到了路阳对塑造出彩配角的得心应手,第二部的裴纶依然不落下风。我想,如果看着整部电影苦大怨深的沈炼一路丧脸到底,估计回家得便秘好几天,好在电影里还有一个雷佳音。
雷佳音将裴纶这个角色塑造的极富有人情味,人情味最大的特色就是“敢”。
前期怼沈炼是因为自己在锦衣卫内唯一好友死在其手,结了梁子就一定要弄死你,当年铜锣湾的靓坤就这么说的,所以靓坤死的很惨,裴纶让我感动的一点是,他只是对自己的责任尽忠,身为锦衣卫的他面对敌人来袭,对千户陆文昭说,快走,我能拖他们一会。还来不及出手就被陆文昭捅了一刀。
逐步得知真相的他随着自己想走的路一直走,同沈炼和解,船上弃了锦衣卫的无常簿,最后和沈炼生死相托,这个角色的立场转变层层递进,有被动有主动,和沈炼、陆文昭等人相比,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好歹或多或少选择了自己的路,完成了自己的小执念。
捅老子一刀,老子就一定要捅回来。
不多,就一刀。
刘端端饰演的崇祯,这是这个青年演员的第一部大荧幕作品,将未继位前崇祯的隐忍、狡谋与初登大宝后的强硬、张狂表现的极具张力。
该角色初登场已是电影后半段,然而作为全片的幕后BOSS仍然能震住气势相当不易,尤其与张震和金士杰老师的两仗对手戏中,眼神、情态不落下风,给予了这个角色饱满的内心戏,这才有了杀手来杀北斋、杀陆文昭时候观众的心头一紧,也有了最后秋后名单上沈炼二字犹豫落不了的朱笔狼毫。
最后说回张译饰演的陆文昭,与其说这是一个悲情角色,不如说那是一个时代的悲情。
一个人的命运再怎么悲情也只是别人的故事,人们只会感慨,而面对一个时代的悲情,人们则会产生许多共鸣,因为那里面都有你我的故事。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写,“那一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陆文昭说,“要想不这么死,就得换个活法儿。”
可是他最终还是死了。
就连死前,他的手也还是在丁白缨的脸前缩了回来。
可是他仍然是满足的。
他没有像狗一样活着,他拿着刀,朝着来军慷慨而死。
只是因为他不想那样的活。
曾几何时,我们难道不曾想过改变世界,让世界因为自己而有了小小的不同么,不巧的是,生活呀,就像那电影里的那无处不在的宿命感,把一点点抗争的勇气都磨灭在上班与下班的等待中。
现实里,我们永远不会遇到冷血杀手的一路追杀,因为根本不用,我们总是会习惯于自己被自己打败,自己将自己流放,最终丢盔卸甲、落荒而逃。
所有人都逃不出生活,但是总有人敢挑战生活。
就像凌云铠肆无忌惮露着脖子对沈炼说的那句话。
“你敢么?”
要不扎脖子,要不扎心,您自个儿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