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是个已经对自己记性,尤其是某些小事上的无能已经到了习得性无助的地步了。带乳胶手套去上实验课,买水果的时候顺便收快递等等这些不是每天都需要去做,也不用费心去理解才能做到的小事,我常常忘记。出个门要打四五个来回才能做好全部准备。
同时我又可以随口就能解释一下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的左移和右移所代表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但是我做不到专业术语地去阐述,只能相当口语化,而当初我花了老大的劲才理解这件事,期间还遗忘过若干次,经过好几次看似徒劳无功地反复记忆,我觉的这辈子我都会对这个概念念念不忘。
关于人类是如何记忆的,很多心理学家都提出过自己的假设,这些假说有一个共同特征——听起来很白痴。不过理论的简单不代表人脑不复杂,毕竟心理学不是火箭科学,每种理论都有它合适的部分,但也有它解释不了的地方。
1972年Craik and Lockhart为了补充完善人类记忆模式假说“multi-store model”,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类如何处理不同记忆的新理论,他们认为,人类对某种事物记忆的牢固程度取决于他们处理信息的过程所采取的方式的层次,意即若是你记不牢什么事情,很有可能不是你大脑的问题,而是记忆的方式不对。那怎样的记忆方式最有助于记忆呢?科学家提出了两个层次三种方法,其中语义记忆法最容易刻进深深地脑海里。
我们可以采取三种方式来消化某种信息:结构处理(Structural processing),声音处理(Phonemic processing)和语义处理(Semantic processing)。
前面两种归类为Shallow processing,后面那一种归类为Deep processing,猜一猜哪种记忆方式记得牢?是深一点好还是浅一点好呢?
让我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几种方式的区别
首先是归类在浅层处理方式里的结构处理,即根据物体的物理性质对其进行编码。比如记住路上遇见的一个靓妹是根据她美好的面容和诱人的身材,你不用去理解她。如果这位美女正好笑了而且声音还很好听,这个时候她的声音信息也录入你的大脑,此时采用的是另一种浅层处理方式即声音处理。
即使这样,可能这个美女也不会在你的脑海里存在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再遇见她,再听到她的声音,你有可能会有好像哪里见过诶,不管反正是个美女啊哈哈这种想法,不过总而言之还是忘记了她。这时候她只存在你的短期记忆(Short term memory)里
不过如果这个美女有哪里比较特别,让你甚至有此女不应该合理地被自己遇见的想法。你可能会不止惊鸿一瞥匆匆而过。你会开始思考她为何出现,哪里的人,姓甚名谁,可否搭讪。由此启用稍微高级一点的脑区。要是这个女人恰巧长得像你初恋或者梦中情人,那你记住他的几率就会直线上升,而且想忘记就没这么容易了。哼哼,这就是启动了<b>语义处理</b>的直接后果。不过此时她也还是存在于你的短期记忆里,若是想转为长期记忆,需要反复刺激,是另一个理论,即开头我提及的“multi-store model”所讨论的内容。这个女孩子最好反复出现,甚至是生活中能长期接触的人,同学啊奶茶小妹什么的,那肯定能对她进行全方面的语义处理。
所以老师们是对的,一件事理解不了是很难记忆的,记了也很容易忘。这基本就是我们要得出来的结论了——是不是太简单了一些,感觉知道了好几百年了。
所以经验是一回事,把经验提炼出来成为理论要的又是另外的本领了,甚至有时候还要反直觉才能提炼出现在看来普普通通的概念——比如牛顿力学。
当年这个理论的提出是有很大价值的,它揭示了人脑的复杂性,说明人类处理信息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粗暴的,而是复杂而技巧性的。不过这个理论的不足之处也有很多,比如说没有回答为什么深层处理就是好;深层处理这么高端很费脑那我怎么知道是什么在起作用,是我的努力还是这个方法本身;还有无法量化,什么是深层什么又是浅层呢?
这些都暂时不去讨论,现在我免费分享给大家一个价值999软妹币的记忆大法。
为什么价值999?因为我小的时候有一个讲座曾经很是火过一段时间,说什么某某著名学者开发了一套短期提升人的记忆的好方法,不打针不吃药见效很快,一套课程下来不要2999,不要1999,只要999.于是我们都去听讲座。据听过的人说牛极了,那人派了自己的一个女学生和现场所有的家长学生们进行记单词大赛,随机抽取50个毫无关联的生活中的名词,给大概10分钟,然后要求背诵。最后这个女神以打太极拳般的淡定气场从容地一字不差地全部背出,而现场观众最棒的可能也不过十来个吧。
然后就是老师卖产品时间,有些人觉得有鬼,更多的人比较有钱,所以记性好也是能赚钱的呢。而且如此简单粗暴,都不用去玩什么21点,还没有人身安全的风险。
后来看过一套解密的节目,说这种方法其实是那个学生会事先背下一组词语。当然是那种死记硬背式的,记密码一般的方法记住,没有什么捷径可言。比如说记住“红色”,然后现场观众给一个新词语——“裙子”,此时这个学生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这个新词汇,她可以想成“红色的裙子”。此时这个单词对她来说就不再是单调的两个音节的词语,还是形成了某种意义。她此时需要运用到一些深层的信息处理方式来处理“裙子”,但是这个意象可能太单调,还是容易忘,于是她也可以记成“掀开裙子看见红色的内裤”。这样一个带动作也不是完全中性而单调的场景,可以让人非常深刻地记住“裙子”。
这个女生就是记住了一组50个词语的词库,当她需要记住一组新的50词时,她就运用想象力把新词与老词组合在一起,然后一一对应地去记忆即可。
当然通晓原理了也不代表以后记单词就会轻松起来,实际上做到现场表演的效果,脑力消耗还是蛮大的,我自己就没怎么成功过,所以至今仍对那女神有种莫名的崇拜。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原理总结了几个高效记忆的方法,给大家参考
Reworking– putting information in your own words or talking about it with someone else.
再加工——复述自己记忆过的内容,学完一门课后想象你要把专业知识向完全的门外汉讲述,此时你就会对那些外来的信息再加工,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
Method of loci– when trying to remember a list of items, linking each with a familiar place or route.
运用逻辑——就和我刚刚说的女神记毫无逻辑联系的词语所使用的方法一样。
Imagery– by creating an image of something you want to remember, you elaborate on it and encode it visually (i.e. a mind map).
想象力——这个嘛,我经常会把内分泌系统的诸君想象成小社会,有时彼此协同,有时又拮抗,总而言之成天相爱相杀不亦乐乎。这种拟人化的方法其实不只是有趣,还有助于记忆呢!(不过‘函数’与‘含树’这种梗感觉就没什么帮助了。)
最后分享一个我最近才习得的出门不会忘记小东西的方法——如果有什么东西你出门的时候需要带又怕忘记,就把它放在鞋子里吧,你总不会忘记穿鞋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