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我先用孩子们自己的凤仙花的发芽图片引入。
我特意拍了一个孩子在盆子里种了多个种子且发芽的情况,讲解这样的做法对幼苗后期成长的影响以及解决办法,顺便让孩子们对自己的种植进行反思和评价。
然后思考 种子发芽是先长出根还是茎和叶?大多数孩子是基于自己的原有知识会说先长根,那么老师可以进一步提出:你能用实际观察的现象来进行说明吗?一些孩子会说,看凤仙花的发芽情况就知道了,也会有孩子马上站出来反驳,最后,出于大家对凤仙花的保护,都觉得从土壤里扒出来观察是一件对凤仙花伤害很大的事情,也有孩子第一时间就想到,我们自己种的种植杯很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利用学生之间的对话引出种植杯最合适不过了。
因为科技活动月和种植的效果原因,本周种子长出了根是在种植杯种下的接近两周才开始上课,不止蚕豆的根系发达,茎和叶也已经长得非常高了。
结合自己在班上接近两周的观察 ,说一说自己的发现,交流结果,并非是统一的标准答案:种子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四个种子的根都朝下生长。很多孩子说出了更多有意思的想法和新发现,例如:大多数先长根,再长茎和叶,但有些种子长了茎和叶,根却不明显,这样的种子发芽情况没有先长根的种子好,进而分析出为什么会先长根,讨论根的作用;根都向下长,是因为底下有水,它需要水。那么,自然而然进入到讨论根的作用环节,如何能证明根是否会吸水呢?
这个实验我前面采取了分享反思老师的做法,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验?注意事项?什么现象说明根的作用?如果学生自主讨论有难度,教师可以按照出示相关实验步骤微课,按照这几个问题进行引导:
选什么样的植物?如何固定植物?
为什么要滴油?
为什么画刻度线?
什么现象说明根的相关作用?
然后,我播放了一个植物的根的吸水实验的微课视频,学生在观察视频呈现的现象后,完成了实验记录,对根的作用进行了小结,同时,请感兴趣的孩子回家去完成这个实验。
最后 拓展了根的分类 ,根据图片进行相关连线,这部分孩子们还是相当感兴趣的,只有课堂课件有限,不能更深入地进行学习,在后期学习中希望有时间可以给孩子们深入科普一下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