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尔克斯读了多少书
马尔克斯念小学四年级,就读了成人版的《一千零一夜》,《堂吉柯德》,《基督山伯爵》,《金银岛》这么一些书。16岁,能背下来中学学过的所有的诗。教育部发到学校的乡村文集,一共一百本。毕业前两年,他几乎全都读完了。
在波哥大国立大学法律系那些日子,下午没课,没去勤工俭学,而是去咖啡馆读书。马尔克斯回忆道,“当年在锡帕基拉国立男子中学读的全是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现在读的全是经过二战漫长的出版沉寂期后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新鲜出炉、翻译出版的新作。就这样,我幸运地发现了成名已久的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DH劳伦斯,阿道司·赫胥黎,雷格厄姆·格林,切斯特顿、维廉·艾里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和其它许多作家。”
23岁的时候,马尔克斯给《先驱报》写专栏,参加了一个文学小组,有朋友问他在读什么书,他回答,当时能找到的“迷惘一代”作家,包括福克纳,艾略特,菲茨杰拉德,雷马克等等这么一些人的,所有翻译成西班牙文的译本,他都读遍了。
有一次外出,在酒店,他说,“我时间充裕,中午天气闷热,我就躺在吊床上读书。饥肠辘辘时,我甚至会从外科学著作读到会计学手册”。
马尔克斯没像有的人,开出我在大学读了多少本书,2016年我读了多少本书之类的书单,不知道他究竟读了多少本书,但是不会少,真开出来,没准本身就是一本书。
马尔克斯不是在读书,简直在吞书,是个超萌的读书党。
二,马尔克斯怎样读书
马尔克斯拿在手里的书,并不都是自己掏腰包从书店买回来的,多半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是蹭书。
这就得讲究个信誉,好借好还,快读快还。所以,一拿到书,看书成了最紧急的任务,比吃饭睡觉都重要。他说,“借期都特别短,我得连夜看,才能按时还。”
读校长推荐的那本《堂吉柯德》,马尔克斯只是个四年级小学生。“游侠骑士睿智的长篇大论我看不下去,侍从的混蛋话和混账事一点也不好玩”,“我像一勺勺吃药那样,很努力地一页页啃。到了中学,《堂吉柯德》成了必读书,我又试过好几次,还是无可救药地厌恶。直到朋友劝我把书放到厕所,方便时翻一翻,我这才着了魔,从前往后,从后往前,反反复复地读,意犹未尽,直到能整段背诵。”
多么奇妙有趣的阅读经历,厕所竟会出现如此奇迹,是不是有点像马尔克斯小说里的魔幻,那么扑朔迷离?也像我们老祖宗吟唱过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懵懂中,豁然开朗。
“我读得断断续续,磕磕绊绊,直到耐心耗尽,难以为继。”——这是马尔克斯最初读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痛苦感受。
可他对这部被誉为“圣经”的巨著,并没有放弃。多年之后,“当我不再心浮气躁,又把它重新拾起”,把耗尽的耐心,呼唤回来,咬住牙读完,终于突破一层硬壳,读出了味道,被它深深吸引,“发现了自己从未怀疑过的真诚的内心世界”。
马尔克斯回想二十岁读《尤里西斯》,《喧哗与骚动》的情景,“纯属少年轻狂,体会不深”,甚至“觉得乔伊斯和福克纳深奥、卖弄”。三年之后,他决定“写一部全新的小说,迈向全新的未来”时,他又重读一遍,仿佛读了另外的书,“觉得他们的书有摄人心魄的简单和美”。
随着码字越来越多,他那种决心当作家的创作目标,离得越来越近,马尔克斯开始“像真正的小说家那样读书”,“不仅出于兴趣,还出于对聪明人如何进行文学创作的永不恹足的好奇。我先把作品从前往后看,再从后往前看,然后开膛破肚,挖出结构中最深的奥秘。”
这样读,就是俗话说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了。王国维用诗词归纳过成大事者的三种境界,马尔克斯读书读到这个分上,已经进入到“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最高境界中了,可以称之为神读。
三,我们从马尔克斯读书中能读到什么
马尔克斯同志是为我们阅读的好榜样,是一面旗帜,一根标杆。
第一,书应该是读得越多越好。有写小说野心,胸怀大志的,尤其要多读。小说家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可无论哪个人,即使是大神,也不可能无比丰富,那就得从书本中去补充,去汲取。这是不能缺少的间接体验。我在《写小说,你得是这棵树上的虫》那篇小文章中说过,不再啰嗦。
不想写小说的人,多读书,好处也多多。涨姿势,开阔眼界,扩展胸怀。可以修心养性,去污洗垢,打造清净的灵魂。最低,也能寻得休闲的乐趣。这方面,古今中外许多大家有许多大论,“开卷有益”四个字,就是提炼出的读书四字真经,我不敢再说三道四。
第二,像马尔克斯那样,要有耐心。不少书,不是一搭眼就能读出甜头。像开掘矿藏,里面有金银铜铁,可表面都有或薄或厚的土层,得付出点辛苦,才行。即使像汪曾祺的小说,他说在做文字游戏,通俗浅白,读起来很轻松,甚至好玩,其实,真读懂,看清里边埋伏的玄机,并不容易,也需要耐心,特别需要用心走心。
第三,好书,不妨多读几遍。不是连着读,放一段时间,再翻开,从字里行间看到的,可能别是一番景象,品尝出了新滋味。当然,不是什么书都这么读,对一般读者,挑选两三本,足够了。
想跟在马尔克斯后面,写小说的,还得像他一样,从前往后读,从后往前读,开肠破肚肚,把一句话掰开几瓣读。所以村上春树抱着厚厚的《静静的顿河》,硬是读了三遍。经典作品,都是优质的写作教科书,藏着技巧的秘诀。
一定还有第三第四,或第N,但是能有上面那几点,帮助我们撬开脑洞,就得拱起双手,对有几代粉丝,几百年都不会孤独的加西亚·马尔克斯,道一声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