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学战略之元朝蒙古人的经和权。
重瞳帐下已知名,
隆准军中亦漫行。
半世行藏都是错,
如何坛上会谈兵。
1,明顾祖禹根据蒙古军征服中国的用兵经过,再以其独到的地略学眼光来加以分析,认为蒙古人的确有其独特的战略观念。
所以在其所著《读史方舆纪要》中曾经一再加以分析和赞赏。
择要略述如下:
一、吾尝于南宋奔亡之余,而反复三叹焉。
蒙古之用兵也,纵横弛突,大异前代。
临安未陷,两粤已为之破残……
二、吾观从古用兵,出没恍忽,不可端倪者,
无如蒙古忽必烈之灭大理也。
三、吾尝考蒙古之用兵,奇变恍忽,
其所出之道皆师心独往,所向无前,
故其武略比往古为高。
2,西方研究蒙古战略的学者也颇不乏人,他们的研究大致都是以西征为对象而不包括中国部分在内。
李德·哈特在《战略论》中曾极端推崇蒙古人的战略思想。
他说:在中世纪时,最佳的战略范例不是来自西方而是来自东方。
他指出:在规模上和素质上,在奇袭上和机动上,在战略性和战术性的间接路线上,蒙古人的用兵在历史上都可以说无出其右者。
李德·哈特的推崇蒙古战略思想,与顾祖禹可以说是无独有偶。
李德·哈特认为蒙古人的思想和他所提倡的“间接路线”若合符节。
3,但事实上,与其说蒙古人的战略所走的是间接路线,毋宁说蒙古人是对《孙子兵法》的精义,有深切了解。
虽然并无任何证据足以证明蒙古将领曾经研读《孙子兵法》,但其行动之能够符合孙子的观念,却是确有事实的证明。
4,孙子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主张“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这也就是李德·哈特所提倡的间接路线。
孙子认为: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
而在打击敌人时,又必须“势险节短”,这样才能像激水之漂石,鸷鸟之毁折。
蒙古军的作战,几乎就是与孙子所说的完全一样。
5,怪不得顾祖禹要说:其武略比往古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