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林老师的名字进入我的视野源于一次感动星城的投票评选活动,可能是因与他身份相同有种同是教师的亲切感,更多的原因在于他的慈善事迹令我敬佩,读了他的事迹后,便在心中默默记住了他,把他当作学习的榜样。去年在文章中看到他的照片,以为他只有三十多岁的样子,今日再见,发现他虽年华不少,但讲起自己所做的事迹,满是充满正能量的自信与自豪,那种状态依然像英俊潇洒美少年。
上周在公众号里得知松雅讲坛邀请他为嘉宾的消息后,我果断地报了名,来听他的讲座。到了现场后,唐老师说:与其说这是讲座不如说是他给我们讲故事。今天唐老师主要讲述了他十年来对西藏的学校进行慈善捐赠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很打动我。从故事的开始、故事的高潮以及故事的后续,让我这个同为老师、又两次进藏的人,对西藏除了蓝天白云、一步一天堂的美景之外,又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也对唐老师这个“普通人”的“壮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唐老师做慈善的事迹开端于自己的工作经历,在他刚参加工作时他每月拿出工资的三分之一资助班级的一位学生,让她读大学、读研究生、读博士,最终成为了一名教授。从这件事中唐老师感受到了自己的举动原来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于是他坚持把慈善做下去,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并且越做越大,十几年里他从一个人做,带动一群人做。
在物质越来越丰盛的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贫困变得越来越“隐形”,但它依然存在于这个看似越来越发达的社会中,在我身边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最为显见。可是听了唐老师的分享才知道,在我国的偏远地区,因自然条件恶劣,即便是健康的人也很难摆脱贫困。
唐老师今天讲座的题目是《文明的厚度》,在他的观点里“文明就是对待弱者的态度”,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从中国近年来扶贫的巨大成就,以及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度,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明的进步。
把眼光收回到我的工作中,从我工作的角度看这个社会对待弱势群体——有障碍人和有障碍的孩子的接纳度,我们可以发现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还远远不够。但是看到越来越多的有障碍的孩子被普通小学接纳,越来越多的普校老师为这些孩子进行个别辅导,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对身边有障碍的学生进行的帮助来看,我们又会面露欣喜的神色,因为虽然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够发达,但从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逐步增长!
从唐老师做慈善的故事中,我想到了自己的工作,唐老师是不辞辛苦去寻找需要帮助的人 ,而我的工作就是在帮助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他能在身边没有的弱者的时候去主动寻找弱者去帮助,而我不需要寻找就可以做的时候,为何不直接付诸行动呢?
慈善是对人类的热爱,为增加人类的福利所做的努力,做慈善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境界。《左传》有云:“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业”,慈善者有着博爱的情怀,高尚的人格。我相信,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关爱弱者便会成为人类一种自然而然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