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写好耕地保护的“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文物、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在于做好耕地保护,做好耕地保护,需要深刻认识到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当前外部形势风云变幻,粮食供应受到一定限制,面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如何把饭碗牢牢地端在手里,是当前工作的重要要求。要端牢中国饭碗,需要我们每名党员干部坚持从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视角思考,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做到居安思危,真正理解和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要充分了解国家对于耕地保护“五不得”“六严禁”“八不准”等政策要求,要让耕地保护意识深入心中,争当耕地保护的践行者,谱写耕地保护的新篇章。
做好良田沃土的“守望者”。有一片良田沃土,何愁换不来“风吹麦浪”的丰景图。目前,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做好土地文章,既要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可以守护好耕地,需要统筹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做好耕地保护的疏与导。要在发展中,秉承节约集约理念,优化土地管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坚持做好规划管控,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统筹好耕地进出平衡,科学合理使用耕地资源,发挥好耕地资源的最大效益。在保护中,要坚决扛起耕地保护的重要任务,压紧压实党政责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法律法规约束,做好宣传引导,落实网格化监管,加强耕地用途管制,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构建起耕地保护的长效机制。
筑牢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粮食产量高不高,与耕地质量好不好密切相关。保护好耕地不仅是守住当下的耕地,更需要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土壤肥力。要实现藏粮于地,就需要做到遵守自然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充分做好耕地前期调查,科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推进耕地治理改良,加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做好盐碱地的综合开发利用,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加强耕地监测能力、同时,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农业生产规律,推动社会资本引入,调动农民积极性,让耕地长期保持耕作状态,全力提升耕地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