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学的书很多,心理学入门的书也非常多,当然,伪心理学的书也有很多,所以在清心理学的书架时,并没有借到很多有价值的书。
关于心理学入门的经典书籍有很多,推荐的很多的是《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与生活》 ,前一本看过,确实还不错,后一本还没有看,但是不论这两本书写的多不枯燥,都有一个不算缺点的缺点,那就是书太厚了。
从众多的心理学书中抽出了这一本,翻了一下,第一印象不错。试看了一下感觉也还可以,就借了回来。
看完之后,感觉基本还可以,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入门”,至此也理解了为何大众推荐的两本入门都那么厚,没办法,心理学囊括了太多太多的内容。这本入门书不算厚,但是看过之后也只是蜻蜓点水般从门外窥探了一下心理学。不过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的概念,比如 脑,感觉,知觉,意识,记忆,行为,个体发展,人格等都包含进去了,而且也还算很浅显的,没有晦涩难懂枯燥的东西,也都在尽量的结合实际。
这本书有以下几个我觉得比较不错的点:
第一,书的排版我觉得不错。文字间距稍大,不会给人一种拥挤压抑的感觉,因为本来心理学包括的内容就很多,如果书的排版也很拥挤,第一眼就会没有看的欲望了,这也是我看对本书第一眼印象比较不错的原因。
第二,书中会贯穿一些比较出名的心理学家的故事,开拓了视野。
第三,书的内容也在尽量的和现实接轨,书中援引了很多现代社会上的事例或者现象来进行讲解和介绍。
看一下这本书的目录感受一下吧。
从入门而不要去深究的角度讲,这个厚度的这本书还是不错的,能打个7-8分吧。
从这本书中也收获了一些有意思的内容:
比如所谓的火辣辣,其实其中还有一种痛觉,为何会有痛觉?因为和味蕾相连的还有一根感受伤害性的纤维。
有的人不能吃辣,或许因为他比别人的味蕾细胞更多,因此伤痛感受器也多,这些人对于辣的疼痛感也就更强烈。
比如,鸽子的迷信行为 的实验让我对 迷信 有了新的认识。大多说迷信行为源于 刺激的强化。比如如果恰巧一件事情和一个行为赶在了一起,会误以为两者有关联,就会进一步重复某一个行为,以期这件事情会再次发生,多次之后,就会形成固有的观念,有些就成了迷信行为。
比如,失眠的危害。睡眠缺失虽然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伤害,但是会使得大脑中一个区域出现短暂停止活动的现象,脑电波不稳定,有时出现短暂“死机”,这对于需要注意力集中的事情非常有危害,比如驾驶员。此外,睡眠缺失还会使得人对客观情况无法进行准确判断,削弱大脑的决策能力,因此疲惫的司机才会带着侥幸心理在高速上铤而走险。因此要注意失眠带来的危害。
味觉—厌恶 学习:也即,如果某种事物和某种很糟糕的经历联系在了一起,以后就会厌恶这种食物。这是一种条件反射。为了防止出现味觉-厌恶,医生一般会建议化疗前不要进食,或者给一些特殊的味道刺激,从而将这种味道与味觉-厌恶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不会出现化疗后无法进食的情况了。
比如,在第十章 动机中的 关于错误归因。当人的情绪变化时,人们习惯为这些变化寻求一个解释,但是这些解释有时候可能时错误归因的结果。比如,当人感到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时,可能是因为害怕面前走来的一只大狗,也可能是见到一个美女,也可能是遇到一个难题。当不同的事件引起同样的生理反应时,大脑就会变得迷糊,搞不清楚真正的原因了。在实际生活中也很常见,一起玩刺激性的游戏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一起完成某项活动的约会要比坐在房间喝咖啡更令人印象深刻。最典型的就是英雄救美,被人搭救而心跳不止时,有人认为那是害怕,许多女孩子则倾向于认为:这是爱情来了。
比如,人格 一章中提到,有种很常见的心理测验是从一组图片中做选择,这些测验应用了人格测试中的一个原理:投射。投射,指的是个人讲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等反映到外界事物或者他人身上的一种心理作用。当人看到某件事物某一场景时,如果存在与自身相关联的事件,就会变成一种个体的内心指向,从而让人在冥冥之中感觉到。很多测验都是应用的心理上的投射作用。
总之,作为入门,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它不是对枯燥的心理学知识的介绍,而是结合现实中的事例进行说明,很生动,虽然有些例子不太贴切,但是也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