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立下从本月起日更一篇文章的承诺后,心里不免忐忑,进而慌恐,怕自己没法交差。为了避免给自己落下“无志之人常立志”的口实,我只有硬着头皮上。
这几天在微信群里一直调侃一位女士,她对我们承诺每天锻炼身体一小时,如不践行给每人200元红包。承诺容易践行难,她每天纠结啊、痛苦啊、思想斗争啊,隔着屏幕都能摸到她的泪花。我会到这种处境吗?
不知道,先完成今天的。
今天写什么好呢?我想到一本书――《寻找家园》。因为喜欢看书,现当代散文也看了不少,上乘之作不少,如杨绛的《干校六记》、张晓风的《张晓风散文》、张中行的《顺生论》、季羡林的《牛棚杂记》、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但这本散文集给我印象尤其深刻,称得上现代散文的扛鼎之作。我不知看了几遍,这次我把好的段落句子摘出来,仿一遍,尽管有东施效颦之嫌,却也兴趣盎然。
(原文)我的故乡高淳,位于江苏省西南端与安徽省交界的地方,恰好是“吴头楚尾”。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是茅山山脉和天目山山脉的衔接处,山高林茂,俗称“山乡”;西部为丹阳湖、石臼湖、小南湖三湖所环绕,溪河交错,苇岸无穷,俗称“圩乡”。
评:写法很经典,从大的地方来定位家乡,有地图般的精确,周围的地貌也交待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仿:我住的小区,位于长沙南边,西北角为有“城市之肺”之称的长沙植物园,东北为横跨数省的京港澳高速,南边为环城高速。小区坐落于万家丽路与时代阳光大道交集的东南角,后傍牛头山,前有缓缓流过的圭塘河,勉强称得上依山傍水。
(原文)我喜欢一种淡紫色的小花叫蜜糖罐,摘下一朵,花托处会渗出一滴乳白色的液汁。你吸一下,小苦微甜,有股子清香。
评:淡紫色、乳白、苦甜、清香,作者动用了视觉、味觉和嗅觉等武器来围歼一朵花,让它“原形毕露”无所遁形。
仿:我喜欢家乡那青色带浅白的丝瓜,它挂在木桩撑起的藤蔓上,一字排开,簇簇拥拥。摘下拿在手里,犹如抄着一截面粉团,柔软细腻。清炒后尝起来,糯软香甜,回味良久齿颊留香。
(原文)半夜里醒来,发现自己睡在一个萝筐里。另一个箩筐里睡着我的妹妹,父亲挑着我们急速地走。后面跟着母亲和姐姐,背着包包,踏着影子,头上是高高的月亮,一片脚步的声响。
评:很有画面感,生动描写了全家人深夜赶路的情景。用挑、背、踏等动作表明计划周全,高高的月亮点明了环境,一片脚步声说明情况危急,时间紧迫,万不能拖延。
仿:小时候去远山砍柴,村里男女老幼早一天就约好,天麻麻亮就出发。一行人迤逦在山谷里行进,开始还有人兴奋地聊天,之后只剩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在清冷寂静的山谷里格外清晰,山里一切生灵都还在安睡吧。当晨曦微露,身上出一层细汗,裤角也被草上的露珠打湿,但人在清冷的空气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显得精神抖擞。
(原文)里面很黑,但是冬暖夏凉,黑暗中有股子温馨,我喜欢。屋在斜坡上,后面是山,前面可以望得很远,直到蓝色的天边,我喜欢。山上郁郁森森,稍有风雨,连山的松涛像潮水一样,我喜欢。
评:用一迭声的“我喜欢”,深情道出就算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也有返朴归真的喜悦。
仿:小时住的老房子高耸,徽派风格,雕梁画栋。窗子小而高,屋内暗黑,但有种温暖安全的感觉,我喜欢。下雨天,外面暴雨肆虐,里面岿然不动,我喜欢。屋有阁楼,好吃的零食都藏在上面,我常攀梯而上,得而大嚼,我喜欢。
(原文)回到故乡,极目四望,恍惚中竟不知身在何处。儿时家山,早已经不存在了,变成了我心灵中的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境。
评:通过今昔对比,陌生的故乡让作者的惆怅失落的心情溢于言表,也奠定了整本书的基调。
仿:每次归故里,整齐划一的小洋楼拔地而起,水泥路纵横,家家独立而时髦。心里总有恍惚隔世之感,那清凉的石板路哪去了?勾心斗角的老房子哪去了?小时候扬脖子看屋檐下斑斓的图案哪去了?去古井里汲水的络绎不绝的队伍哪去了?……一切都远去了,只能到梦里去寻。
《寻找家园》是部沉甸甸的书,我的仿笔只是游戏之作,轻如鸿毛,但也是有感而发,多少寄于一些情感在里面,只是依傍这书而叙,是另一种形式的表达。
(这本书后面还很多,我一一仿来,但不一定会发出来。)